辽宁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高校深化制度创新推动开放办学有关情况
2021年11月2日10时,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请省教育厅发布介绍全省高校深化制度创新、推动开放办学有关情况,相关高校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张健: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国林先生,介绍全省高校深化制度创新、推动开放办学有关情况。同时,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泓女士、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先生、省教育厅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刘彤先生也出席了今天的发布会,将一同回答大家提问。下面,首先请张厅长介绍情况。
张国林: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的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省教育厅针对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分散、体制机制不活、开放不够等问题,以实施“三落实”专项行动和教育部“厅长突破项目”为牵动,以深化制度创新为主线,推动高校开放办学,加强省际、校际合作,建立了4个方面的新机制,实现了4个方面新突破。
一、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普通高校开放办学新机制,实现了校际省际合作新突破
一是省内普通高校开放办学新机制。辽宁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 加强校际合作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聘、平台开放、协同创新、国际合作等重点项目1465个,校际、校所、校企、校地合作全面加强。
二是东北三省一区普通高校开放办学新机制。牵头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出台《关于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 加强合作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联合召开推进会,实施首批重点项目176个,省际、校际深度合作全面启动。如中国医科大学牵头成立的东北三省一区新医科教育联盟,沈阳药科大学牵头组建的“创新药物产学研战略联盟”,东北财经大学牵头成立的“东北三省大数据教育联盟等”,成为高校协作联动、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是跨地域普通高校开放办学新机制。组织高校与其他地区高校联合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全国性虚拟教研室46个,跨地域低重心、实质性合作积极推进。
二、建立了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校际校企科教协同育人实现新突破
一是校际联合育人新机制。完善跨校修读学分管理平台,组织实施教师互聘,协同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资源库,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760个、一流课程214门,组建跨校团队564个,互聘教师3454人,联合开发精品课程2000余门,联合培养本科生23.1万人(次)、研究生0.39万人(次),分别比项目实施前增加1094门、7.3万人(次),增幅分别为120.8%、45.6%。如沈阳农业大学跨校组织创新团队,为森林康养产业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大连海洋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和大连交通大学举办互聘教师讲座、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以产业和技术发展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的多方协同,2020、2021年分别新增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542个、641个,分别位列全国第5位、第3位。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工范式”,东北大学的“东大—宝马”“东大—东软”模式,沈阳工业大学的“任远”模式等成为国内联合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典范。
三是科教协同育人新机制。加强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省教育厅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织13所高校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属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6份,校所联合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
三、建立了需求导向、项目牵引、平台支撑、协同攻关的高校创新服务新机制,服务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普通高校“揭榜挂帅”协作攻关。围绕智能制造、种子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确定攻关任务,高校联合获批“揭榜挂帅”项目20项,着力解决企业重大需求。
二是产学研协同攻关。组织高校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共性问题,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创新平台69个,联合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26项,联合转化科技成果1241项、转化金额3.85亿元,分别比项目实施前增加601项、500项、1.59亿元,增幅分别为64.9%、67.5%、70.3%,促进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如大连理工大学与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开展协同攻关,与华为、联想、东软等企业加强合作,孵化科技企业23家,联合开展科研项目30余项;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自然人机交互、机器人控制等方面开展合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校地校企联合攻关。组织高校建设校地校企研究院254个,联合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56项,完成企业重大技改课题2256项,服务行业企业创新发展。如沈阳化工大学结合辽宁省千亿级特色菱镁产业需求建设菱镁产业学院,为深度开发菱镁产业“原字号”提供人才支撑;辽宁科技大学“聚酰亚胺柔性导电膜”重大科技成果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该类材料的空白;大连交通大学与哈尔滨铁路局共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定向解决技术难题。
四、建立了开放共享、协同高效的普通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一是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新机制。高校新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22个、居全国第一,实施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获批招生计划314人、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如大连外国语大学实施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博士培养项目,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联合培养博士生65人。
二是高水平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新机制。成功举办2019、2021两届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由辽宁省教育厅牵头成立并落户辽宁,中外联合申报国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245项,联合开展国际合作项目463个、校际交流项目1170个,组建教育国际合作平台49个,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持续加强。如沈阳理工大学建设俄罗斯院士专家工作站和联合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11个,为师生学习交流提供有利条件。
三是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深化“留学辽宁”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招收、培养、管理、服务新机制,全省来华留学生总数达到2.77万人,居全国第5位。
我省深化制度创新,推动开放办学、加强校际合作系列改革举措,得到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充分肯定,得到了高校和师生的高度评价,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教育部向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校推介辽宁推动普通高校开放办学、加强校际合作的经验做法。在国务院办公厅第八次大督查中,作为辽宁省五个典型经验之一上报国务院。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极为关键的五年。省教育厅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通过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加强交流合作,合力推动高校开放办学工作取得新进展,合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高校开放办学工作的机制、方法和行动,协同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为支撑,构建高校开放办学新格局。支持高校组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教育联盟,引领带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支持高校组建校际合作教学联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学分互认,推动本科生交流培养、硕士和博士生联合培养。支持高校建设学科专业联盟,开放共享教学科研平台,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支持高校依托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等平台,联合举办产学研用国际合作会议,多种形式组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着力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
三是以丰富完善协同发展模式为重点,开拓开放办学新领域。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实施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开展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支持高校协同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加快科研成果向产业转移转化。支持高校与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产业新区共建大学科技园、校地研究院、现代产业学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四是以完善协同发展机制为抓手,推进开放办学新突破。支持高校完善互聘教师工作量计算、绩效考核和酬金发放办法,联合建设跨省跨校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支持高校建立科研合作联动机制,联合申报重大项目、共建共享重大平台,开展省际、校际协同攻关。支持高校通过举办学术论坛、主题活动、学科竞赛、体育比赛、文艺展演等活动,形成多层次多类型交流合作新机制。
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开放办学工作的统筹领导、组织实施、督导考核、表彰宣传,推进高校省际、校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张健:
谢谢张厅长。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下所代表的媒体。
人民网记者:
请朱泓副校长介绍一下大连理工大学在实施开放办学工作中,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下一步计划?
朱泓:
大连理工大学积极实施省教育厅“深化制度创新 推动开放办学 加强校际合作 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重点,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合作办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效。
一是建立校际学生联合培养与质量监控平台。与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东北六校联盟”高校互派学生交流访学。积极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跨校修读,已上线33门国家一流课程,每年选课人数约2万人次。成立“中国东北高等教育评估中心”,高质量完成33所辽宁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并参与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多所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等工作,助力东北三省一区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校企校地校所联合创新。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辽宁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牵头建设产学研联盟,成立了大工辽宁、大连两个校企合作委员会,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工程防灾减灾协同创新中心等,打造联合科技创新平台,主动强化科技供给。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开办“大连理工大学张大煜化学学院”,与自动化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金属研究所和沈飞集团等单位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及科研攻关。
三是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举办中美、中英、中日、中白国际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每年招生650人左右。承办了2021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并成为“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的中方秘书处;加入中欧工程教育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高校联盟、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等18个国际组织与联盟,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26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深度推进同窗友情育成计划。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入实施省教育厅开放办学项目,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拓展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范围和途径,带动区域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发挥高水平师资“头雁”作用,加强跨校教师团队、跨校课程教学、虚拟教研室建设等;三是积极应对全球疫情,搭建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辽宁日报记者:
请问许光文校长,沈阳化工大学在探索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新模式,服务我省菱镁产业发展方面取得哪些成效及下一步计划?
许光文:
近年来,沈阳化工大学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制度创新 推动开放办学 加强校际合作 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在机制、举措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是探索科教协同育人新模式。与17家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以及央企产业研究院等合作共建沈阳化工大学科教融合学院,分别与中科院过程所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设立“菁英班”2个、涉及本科专业6个,现有导师239人,在学研究生454人、本科生60人。
二是探索产教协同育人新机制。与海城市人民政府、腾鳌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方共建“沈阳化工大学菱镁产业学院”,覆盖化工、材料、能源动力等11个专业,着力破解菱镁产业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难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智力基础。
三是探索政校企协同创新新机制。牵头联合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海城镁矿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科研单位和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菱镁固废化工材料高值利用技术,获科技部重点支持,企业和地方投资10亿元建设示范基地和技术研究院,推动辽宁“原字号”菱镁产业千亿元升级改造。
四是探索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学校牵头与省内31所高校共建辽宁省高校分析测试共享平台,服务广大向科研人员、中小企业;与辽东学院、营口理工学院等高校签署“开放共享合作共建”协议,推动师资培养和学科建设发展。
实施开放办学、加强校际合作,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下一步,学校将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开放办学部署要求,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协同立德树人与专业能力的高标准培养,加强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学院、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在科学社会主义、统战理论与实践、化学化工类课程的引进建设与应用;二是深挖辽宁特色资源,与海城市建设资源化工与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形成辽宁特色资源的科技创新完整链条;三是立足一带一路推动国际协同融合,与俄罗斯、乌克兰、南非等建立资源化工低碳发展共同体,推进协同创新、合作办学、国际高端人才培育。
央广网记者:
请问,辽宁省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刘彤: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教育厅大力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工作,着力发挥我省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和辽宁区位优势,进一步开拓创新,推动全省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成效显著。围绕我省振兴发展重点领域,成功举办2019、2021两届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全省高校2020年、2021年分别获批68个、246个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录取规模连续两年居项目参与省份首位;2021年6月,推动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在辽宁成功落地。
二是涉外办学实现新突破。2020年,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建成马来西亚首家鲁班工坊,这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在海外建立的首个鲁班工坊;全省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6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量居全国第五位;2021年3月,我省获批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居全国首位。
三是“留学辽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省共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24所,数量居全国首位。省教育厅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开展“中华文化书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走进辽宁高校留学生”等系列主题活动,提升来华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主要经验和做法得到教育部等中央部委充分肯定。
四是国际中文教育提质增效。目前,我省在全球25个国家建立孔子学院27所、汉语中心1个、孔子课堂1个,其中省属高校举办孔子学院数量居全国前列。2019年,在全国率先成立“辽宁省孔子学院大学合作联盟”,并先后获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重点项目45个,资金1200多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加强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建设,将辽宁打造成我国教育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枢纽;二是进一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新兴和前沿教育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和“一圈一带两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强化“留学辽宁”品牌建设,促进来华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四是进一步办好孔子学院,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推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
张健: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请各位记者积极做好本场发布会新闻报道工作。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http://jyt.ln.gov.cn/jyzx/jyyw/202111/t20211103_43122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广西:做好近视防控工...
2024-11-23省教育厅举办2023...
2024-11-23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
2024-11-23巴中市平梁小学:以“...
2024-11-23接地气,很实用!广东...
2024-11-23克州教育系统多措并举...
2024-11-23关于广东省第二批普通...
2024-11-23中国日报点赞沈阳理工...
2024-11-23自治区教育厅关于20...
2024-11-23
热门资讯
襄阳市老年大学:大疫...
2020-07-17中国传媒大学音创未来...
2020-04-14海峡头条荣获福建省电...
2020-04-14IBIE国际商务形象...
2020-04-14汇聚校友力量 聚合发...
2020-04-14点亮心灵的希望之火 ...
2020-04-14在职硕士,博士真的不...
2020-04-14连续三年参加金砖盛会...
2020-04-14外教约翰·刘易斯(J...
2020-04-14李强会见意大利总统马...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