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要从全方位着力
近几年,名校毕业生选择去中小学任教,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地处西北部的一个城市,近日发布年薪60万元招聘清华、北大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的启事,还是再次引发了热议。当地是不是陷入了教师招聘的“唯学历论”?对清华、北大毕业生如此优待,是不是有失公允?一些网友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我们不能否认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求贤若渴的态度。拿出高薪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诚意值得鼓励。况且,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从教。但具体到每座城市每所学校,教师人才的选择究竟该怎样拿捏尺度和标准,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优秀人才的聚集一定与城市活力、发展潜力相得益彰。此前,有的地区吸引大批名校高学历人才去中小学任教,不只是因为教育对人才需求量大,还有城市本身的魅力。要知道,一城一校能否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一定不只是待遇,还有诸多主客观因素。比如,求职者个人职业发展诉求与学校教育理念能否同向而行,所在城市文明发展程度高低、软硬件配套设施是否完善等。
在我国众多城市中,发布招聘启事的这一城市以高人均GDP著称。这给了当地以高薪吸引人才的优势,也给了相关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说出“我们财政可以负担得起”的底气。从中看出,当地有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教育的发展思路,这很可贵。
但我们仍要善意提醒,虽然高薪有利于招来更多的人才,但千万别陷入“唯学历论”“唯名校论”的怪圈。这种做法短时间内能提高学校热度和人气,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得不偿失,甚至破坏教育生态。因为,只凭高薪吸引人才,有可能造成招聘双方互相看好的“错觉”,反而容易错选。况且,如果只把丰厚待遇给了个别名校毕业生,可能会挫伤其他优秀人才从教的积极性,甚至造成教师群体的学历“内卷”。
在招聘教师中,学校要持谨慎态度。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落实中央的这一精神,学校在选人用人上责无旁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相较于其他职业,教师职业具有公益属性,对从教人员的能力、素质有着全方位的要求。名校出身的人才,可能头顶的光环耀眼,综合素质也不错,但未必就能胜任好教师岗位。现实中,一些名校毕业生由于前期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认识不足,对教师的日常工作体验不深,在接手工作后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陷入职业迷茫期。如果只是因为毕业学校的名头更响一些,就给予超出一般教师的特殊待遇,甚至忽视求职者本身的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每所学校都希望有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加入,这是美好的愿景。但能不能用好高学历人才,很考验当地学校的管理水平。当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选择从教,死板、单一、自上而下的传统管理可能不再适用。名校毕业生一般对自己的职业表现都有较高的预期,也容易被日常工作的琐碎性消磨职业理想。目前,还有不少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往往是通过行政命令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实施,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个性与自由,忽视了教师的人格和主观能动性。如果想要用好人才,学校要有建立健全正向教师激励机制的意识,激发与引导教师自由创造的潜能。
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还要看到,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应该在“高层次”上下功夫,还应该更加注重“专业性”的培养,关注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教师群体的成长需求。如果教育经费比较充足,应把更多资金投入在提高教师的普遍待遇和师资培训上,让更多教师感受到重视和发展平台的广阔。如果过于看重学历,很可能会因“面子工程”挫伤广大教师的从教积极性。如此,就本末倒置了。(钟焦平)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111/t20211105_5778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我区2025年普通高...
2024-11-26关于对南宁市西乡塘开...
2024-11-26广东省基础教育集团化...
2024-11-26关于广东省2024年...
2024-11-26关于2024年全国青...
2024-11-26关于2024年广东省...
2024-11-26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2...
2024-11-26关于国家语言文字关键...
2024-11-26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更改...
2024-11-26
热门资讯
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画...
2024-11-25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
2024-11-23创新与技能点亮未来人...
2024-11-23为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
2024-11-16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有...
2024-11-16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1-12构建协同育人“教联体...
2024-11-09工程类博士获取学位新...
2024-11-09瞄准解决当前制约国家...
2024-11-02以评价改革牵引卓越工...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