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文教内参!
文教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开往新农村的老火车——记山东建筑大学团队开展胶济铁路工业遗产保护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1-09-05 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 作者:佚名

  

  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王建华

  

  

  

  

  

  

  早在2015年,山东建筑大学工业遗产研究工作室起草了一份《建议开展胶济铁路现存工业遗产田野调查工作》的政协提案。2016年开始,该团队对山东省内的百年胶济铁路开展田野调查,行程5000公里,在学生心中点燃了工业遗产保护的星星之火。“‘百年沧桑,浴火重生’——胶济铁路工业遗产现状调查与再利用建议”项目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省级特等奖。

  团队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形成的调研报告,还作为山东省新型智库与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放在了山东省相关领导的办公桌上。相关领导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就胶济铁路遗存进行深度调研挖掘,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开发利用,针对报告中所提建议提出工作措施并落实。

  胶济铁路始建于1899年,贯穿山东腹地,曾经极大促进了山东的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青岛就是由此而兴。2018年,胶济铁路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消失的老车站

  时间回到2016年,山东建筑大学教授慕启鹏发起了胶济铁路田野调查。当时他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调研统计的这些胶济铁路历史遗存,究竟有什么价值?它对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什么意义?

  所有问题都在胶济铁路的遗迹里找到了答案。

  盛夏,雨后,胶东农村绿意幽深的乡间小路上,慕启鹏茫然四顾,一筹莫展。趁着学校放暑假,他抓紧时间带着学生团队寻找胶济铁路各个站点,根据地图位置怎么也找不到“台上站”。沿着小路继续搜寻,快到村口了,车轮却陷进了泥泞的水洼里,三个人都推不出来。他只好等着路过的老乡救援。等待过程中,头顶的铁路桥上,一列列动车呼啸而过。

  几个老乡帮忙把车推出来,好奇地问他来这么偏僻的地方干啥。慕启鹏说明来意,顺便询问“台上站”在哪。老乡指指他的车轮下:“这不就是原先车站的地方嘛,早没啦。”“十来年前出了村就能赶火车,现在得想法儿先到10公里外潍坊的一个村才能坐上火车进城。”

  慕启鹏有点意外,难道高铁不比绿皮火车更方便快捷?打开高铁路线图,济南至青岛的高铁,沿途只有潍坊、淄博等寥寥几个站点。而原来的胶济铁路站点多达60多个,虽然慢,但每站必至,给沿途乡村出行带来了便利。

  欧洲的许多国家和日本,火车直接开到村里,带动了人口的流动和城镇的繁荣。“把老铁路维护维护,让小站都活起来,像公交车一样开到村口,和铁路主干线接驳起来,比公交接驳方便很多。只有交通便利了,乡村才有可能振兴。”慕启鹏认为,高铁动车与绿皮火车完全可以和谐互补。

  铁路工业遗产很特殊,线路遍布全国,能带动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如果老铁路涅槃新生,重新开回山里,开回乡村,不正是为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铺好路”吗?这将是铁路工业遗产的春天,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完美案例。

  念旧的列车长

  课题组招募团队的时候,张铮在该校建筑城规学院读研三,第一时间就报名加入。他从小在潍坊市坊子区长大,那是一座因胶济铁路坊子站而发展起来的小镇。他的外祖父是一位穿行在胶济线几十年的蒸汽机车司机,经常讲坊子站曾经“南北三条马路,东西十里洋场”的繁华景象。他也因此一直对坊子站那些与本地建筑风格迥异的老房子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直到参与这次调研,张铮才意识到坊子站真正的价值。和原胶济铁路济南站近现代建筑群一样,坊子站德日建筑群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胶济铁路沿线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站点,曾有许多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到此考察。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说:“坊子站德日式建筑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与其他近现代历史建筑遗存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价值。”

  让张铮印象深刻的,是当地居民对老车站的怀念和对记忆的珍视。胶州站一位列车长郭辉对他说:“我在胶济线上跑了30多年,眼见很多百年老站一点点拆掉了,我不懂什么是遗产保护,就是觉得心疼可惜。”因为这份念旧,在高铁迅速发展的当下,他依然选择坚守在胶济线的绿皮火车上。住在八陡站附近的老爷爷,年过八旬还坚持陪着张铮在烈日下步行三公里,为他讲述日占时期八陡站的故事;大昆仑站附近看管德建仓库的大叔,特别允许他在建筑内部参观和拍照,还与他分享自己收集的车站老照片。

  老铁路的新价值

  经调查,目前胶济铁路全线保留历史遗存共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种类齐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浸润着当地人民的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建筑和社会价值。

  如何传承铁路文化,让被废弃的工业遗产重新融入城市空间,是工业遗产研究者和城市规划者共同的课题。对于这个课题,慕启鹏有清晰的思路:首先,彻底摸清铁路工业遗产的现状,做好价值认定。其次,采用个案跟踪和网络大数据等方式,统计县级以下地区人员出行方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现有老旧线路的规划模型。最后,借助研究基地这个平台吸引更多领域专家参与进来,共同挖掘老铁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讲好老铁路的故事,打造文化品牌,唤起人们的情感认同,进而促进商业消费。

  前景美好,也任重道远。

  

  

  

  

  


原文链接: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1/6/21/art_11975_10290766.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内参 w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010-56020798 15301041151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wjzxwang@tom.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