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文教内参!
文教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产业 > 正文

长寿区“四个加大”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4-11-02 来源: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作者:佚名

  近年来,长寿区教育系统紧紧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主线,大力实施“硬件建设”“应用培训”“服务提升”“体系构建”四大行动,全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持续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智慧教育投入力度,夯实教育数字化硬件基础。一是搭建一张“网”。持续加大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力度,投入100余万元建设升级长寿区教育城域网,统一出口管理,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专线光纤到校,实现18所学校万兆到校、千兆到班,19所校园网络实现无线全覆盖,其余学校千兆到校,不断夯实全区教育数字化建设基础。二是建成教育“云”。投入2700余万元建成长寿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平台涵盖基础设施服务、基础支撑系统、资源应用系统、区域联考监测系统及区域管理系统等服务模板,平台内多种资源可供全区师生免费使用,有力支持1000个用户同时在线开展线上教育、教研等活动。三是联通教室“端”。全区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完成19所智慧校园网络改造,配置智能教学交互一体机1700余台,精心打造创新实验室、创新教室、3D实训室等,建成网络教室1500余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比例达1.25万元,每百名学生计算机配备比例达7.5台,教学设施设备实现持续优化升级。

  二、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密度,增强教师数字化素养。一是以学促干提能力。坚持培育教育数字化的人才力量,自2021年起,组织完成为期三年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覆盖全区6000余名专任教师,培训合格率达100%,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显著提升。二是以赛促学提水平。定期举办教育数字化相关的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激发师生的创新热情和应用能力。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研讨会、学科专题会200余次,吸引近8000名教师参与研讨学习。组织师生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技能比赛,1名老师获第七届全国初中信息科技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特等奖,100余人次获国家级奖项,500余人次获市级奖项。三是以课促用提素养。为学生开设专门的数字素养课程,积极推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灵活采用“线上+线下”教学双模式,实现“实时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服务。

  三、加大数据整合监管深度,提升教育数字化服务效能。一是融通数据。以大数据支持教育决策、教育质量监测和教育科学评价,推进“一数一源”,对本区教育系统数据进行归集、整合、集成并加以科学治理,充分挖掘教育数据价值。目前,区级平台已归集教职工信息6600余条、学生信息117000条、联考成绩数据357000余条、各年级学科资源720000余套,区、校本资源84000套。二是鼓励开发。积极鼓励教师开发涵盖各学科、学段的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形式多样,如微课、动画演示、在线测试等。精心组织开展长寿区基础教育精品课、微课、阅读课等数字化课程评比活动,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三是共享资源。积极推广国家和市、区级“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实现区级智慧教育云平台“助教、助学、助管、助研”的功能,服务全区所有学段学生,达成全区联考监测统一化、试卷分析数据化、智能化,初步构建起“上接国家、中通市级、下联学校”的多层次应用体系。

  四、加大区域数字教育发展速度,营造教育数字化智慧形态。一是培训研讨强使命。在全区教育系统每月举行“教育大讲堂”,将教育数字化课程纳入教育大讲堂重要内容,通过线下、线上结合,覆盖2.5万人次。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专题研讨与培训活动,促使全区教育工作者深刻领悟教育数字化的深远意义和时代价值,从内心深处激发强烈使命感。二是活用数据强落实。根据数字重庆建设要求,以云平台为依托,成功构建区教委核心业务构架图3.0,梳理核心业务4项、一级业务16项、二级业务108项,业务事项343项,推动关键数据集中存储,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数据实时更新,提升数据质量,完善数据接入。三是数字转型提智能。制定《重庆市长寿区中小学“十四五”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事业发展规划》,以智慧教育应用为着力点,有序推动校园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形成“国家—市—区—学校”四级贯通和联动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全区14所学校荣获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原文链接:http://jw.cq.gov.cn/zwxx_209/bmdt/qxxx/202411/t20241101_137640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内参 w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010-56020798 15301041151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wjzxwang@tom.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