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以“三融合三路径三强化”加快向应用型工业大学转型发展
重庆文理学院面向“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提升校企协同育人合力,强化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形成以“新工科”高校建设为主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支撑的应用型工业大学建设新格局,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以“三融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育人体系。学校立足“以本为本”“以生为本”,实现思政育人、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三融合”,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价值塑造引领。统筹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思政、环境思政、网络思政、社区思政、一体思政七大工程。实施“五大行动”,推动学生社区治理“迭代升级”,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全科网格化课程思政体系,挖掘并传承涂铭旌院士“科教报国、大爱无疆”的大国工匠精神,形成具有文理辨识度的“大思政”格局。二是完善实践体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秉持“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探索基础层、综合层、创新层“三层次”实践能力进阶体系,创建“一轴一核一街一廊”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实现专创贯通、科创融汇、赛孵融通、产教融合“四维融通”。构建“一院一品”学科竞赛新体系,学生获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3357项,国家级奖励1173项;获华为ICT大赛全球总决赛实践赛云赛道一等奖;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2项。三是突出多元协同,深化人才培养改革。聚焦多维协同、产教融合,全面推进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现代产业学院、重庆山地特色智慧农业学院和重庆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实现理工农类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全覆盖。积极推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45项,并以“适合教育”为引领,打造长城汽车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高级ICT人才培养、数智化会计数据分析师人才培养等30余个实验班。
二、以“三路径”赋能应用型工业大学转型发展。学校以服务产业面向职业为导向,聚焦专业优化、教师研修和研用贯通“三路径”,助推学校加快向应用型工业大学转型。一是精准产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精准对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产业集群,增设了智能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电网工程、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等新兴产业急需专业。出台《本科专业建设计分管理实施细则》,推进所有本科专业建设成效的积分量化,停招或撤销10个落后专业,完成10个传统工科专业的迭代升级,打造工学为主体的新型学科专业集群。近两年在艾瑞深校友会网的中国综合类大学(应用型)一流专业排名高居前两位。二是实施跨界研修,夯实工程育人能力。鼓励教师跨学科门类、跨专业课程、跨行业企业、跨国内外高校开展跨界研修,同时积极引入校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行业产业领军人才为本科生授课。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80余人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国6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前10名。三是链通产学研用,赋能应用转型发展。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通创新创业、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利用两个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与装备开发的工程技术项目经费超1500万;光电材料与技术现代产业学院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直接带动经济效益72.32亿元,带动就业200人。近两年30多个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转化金额达5000余万元,有力助推我市现代制造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升级。
三、以“三强化”保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牢固确立质量是人才培养生命线的理念,通过强化效能、强化课堂和强化评价“三强化”,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机构改革,提升管理运行效能。完成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改革重组,实现工业大学二级学院设置的一次性成型、专业设置的渐进性改造、理工科学生占比的数量级提升、校院二级管理的扁平化改革、精兵简政的制度化重塑。机构数由49个调整为43个、减少6个、调减12%,将按照6%的比例压减人员编制,达到精简机构、优化职能,使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职能更加明晰优化。对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和“416”科技创新布局,撤销合并5个学院,新设立汽车工程、电气工程等2个学院,更名2个学院。其中理工农学院9个、占60%,文科类学院6个、占40%,总数减少4个,完成应用型工业大学的二级学院设置。二是坚持“课比天大”理念,强化教师课堂教学。制定《课程考核实施细则》《教师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管理办法》等文件,全面加强质量文化制度建设,实现本科教育教学过程宏观、中观、微观若干环节的质量监控全覆盖,建立教育教学质量控制、教学事故等负面清单。加强教师教学考评,持续传导压力,3‰教师考核不合格者将暂停一切课堂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课程考核结果和课程综合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全校不及格率一般不低于5%。三是搭建智慧教育平台,数字赋能评价改革。依托重庆市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创新示范项目,投入近2千万建成36间基于互动教学软件的智慧教室,着力打造“学生学业生涯、教师职业生涯、教学过程活动”的教育大数据库,构建“3Z”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采用“基于数据中台的学生学习状态自我分析、基于学习成果的学生成长增值自我评价、基于持续发展的教师反思改进自我评价”,建立智能运行中心(IOC),赋能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实现育人过程精准画像。
原文链接:http://jw.cq.gov.cn/zwxx_209/bmdt/gxxx/202405/t20240529_132462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广西:做好近视防控工...
2024-11-23省教育厅举办2023...
2024-11-23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
2024-11-23巴中市平梁小学:以“...
2024-11-23接地气,很实用!广东...
2024-11-23克州教育系统多措并举...
2024-11-23关于广东省第二批普通...
2024-11-23中国日报点赞沈阳理工...
2024-11-23自治区教育厅关于20...
2024-11-23
热门资讯
2019年中国在线健...
2020-04-212019年中国小语种...
2020-04-142019年山东省中小...
2020-04-142019年中国第三方...
2020-04-142020年四川省最好...
2020-04-212020年中国各线城...
2020-04-212020年山西省最好...
2020-04-212019年中国博物馆...
2020-04-142020年湖南省最好...
2020-04-212019年中国功能性...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