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
重庆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加强新工科建设,以创新培养理念、优化专业结构、整合优质资源、深化创新实践为重点,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选拔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助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创新培养理念,探索新工科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新工科人才主要特质,探索提出未来新工科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并以核心能力作为新工科教育目标,系统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构建“专业教育,跨界实践”“知行交替,循环递进”“理工交叉,本研贯通”“学科交叉,项目驱动”四种新工科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组织管理,统筹全校新工科教育资源,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实施本科教育2029行动计划,将新工科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融入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动态可调的协同机制。制定实施《重庆大学本科专业评估办法》等文件,改革传统评价方法和质量监控方式,确立“新工科”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推动新工科建设成果共享共建,总结凝练新工科建设经验,联合申报的“新工科教育”项目获得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牵头申报的“学科交叉、跨界融合、多元设计、个性发展—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大经验’”项目获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二是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传统专业改造升级机制。遵循“理工并重、文理渗透、医工结合、学科交叉、国际前沿”的理念,积极开展新工科专业内涵与特征的研究与探索。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和调整本科专业,增设智能制造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建造、碳储科学与工程和智能医学工程等10个新工科专业,培养国家及地方、行业和产业急需的复合型工科人才。积极改造传统工科专业,针对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3个传统优势工科专业,以“信息技术+传统专业”的模式制订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筑学部7个专业与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合作,开展跨学科多专业“大部制联合毕业设计”。突破专业壁垒实施跨界培养,联合兄弟高校申报“碳储科学与工程”,培养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领域急需的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获批建设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三是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新工科学生培养体系。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构建以“通专融合、跨界培养”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围绕“科学精神与探索创新”“哲学审视与思辨求真”“文化传承与沟通交流”“社会认知与合作担当”“自然生命与自我塑造”5大模块开设通识课程100余门,将美育、体育、心理学、设计艺术、社会实践等基本能力培养纳入通识教育范畴,奠定学生数理化文史哲基础。加强优质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包括800余名校内外专业人士的创新创业导师库;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建立跨学科项目平台,推进跨学科合作学习,促进不同专业的师生交流,培养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新工科人才,跨专业选课学生达10000人次/年,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将创新教育融入新工科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444”创新实践体系,即本科四年不间断,依托学院—学校—省部—国家四个层级的学科竞赛、科研训练项目、科研导师团队项目、科教产教融合的四类项目,开展有组织的高水平科研训练。创建“产品创意驱动、学习实践同步”的创新实践模式,形成“产品创意驱动—项目制—基金资助—基地孵化”实践新路径,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是深化创新实践,建设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建设校企地协同的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对接科技产品孵化,构建新经济与新工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打造“高校主导、企业共建、政府支撑”的新工科教育科创生态体系。与重庆市两江新区、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共同成立“明月科创实验班”,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范式改革新工科教育试点。与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合作建立“微学位模式”,学生通过教学科研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和竞赛实战等,获得微学位认证。与汽车企业在机械制造、车辆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合作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平台,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与有关行业企业创设12个联合培养实验班,与40家500强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与国外高校共建联合学院,实施“知行交替,循环递进”的培养模式,建立国内学习、学校企业交替学习和带薪实训、国外学习的“1+3+1”培养模式,坚持双注册、双学位,促进学生理论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方位发展,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基础扎实、工程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原文链接:http://jw.cq.gov.cn/zwxx_209/bmdt/gxxx/202405/t20240523_132319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广西:做好近视防控工...
2024-11-23省教育厅举办2023...
2024-11-23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
2024-11-23巴中市平梁小学:以“...
2024-11-23接地气,很实用!广东...
2024-11-23克州教育系统多措并举...
2024-11-23关于广东省第二批普通...
2024-11-23中国日报点赞沈阳理工...
2024-11-23自治区教育厅关于20...
2024-11-23
热门资讯
2019年中国在线健...
2020-04-212019年中国小语种...
2020-04-142019年山东省中小...
2020-04-142019年中国第三方...
2020-04-142020年四川省最好...
2020-04-212020年中国各线城...
2020-04-212020年山西省最好...
2020-04-212019年中国博物馆...
2020-04-142020年湖南省最好...
2020-04-212019年中国功能性...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