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文教内参!
文教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评论 > 正文

深化高校综合改革 服务支撑国家战略

发布时间:2023-07-26 来源: 教育部 作者:佚名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高等教育承担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从精英化越过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高校提供资源支撑的同时,也对高等教育寄予了前所未有的厚望。对高等教育的关注日益从专业话题转为社会议题,高等教育的外部性特征得以快速释放和强化。如何更好地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实施,成为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

  深化高校综合改革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以人才自主培养为前提。高校作为各领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供给侧,需要真切理解和面对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充分尊重高校需要培养大批量应用型人才的事实。通过突破传统单一标准的精英教育理念,树立需求导向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支撑体系,为学生创设更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与通道。为此,高校需要走出象牙塔,机制化地加强与产业界的对接,系统性地推进产教融合,全面了解、动态把握产业界人才需求标准、知识技术更新趋势,进而系统改造更新优化学校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资源支撑体系和人才培养与评价方式,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深化高校综合改革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协同集成,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在当今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战场的情况下,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核心是加强协同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策源地,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支撑着国家战略科技体系的半壁江山。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使命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一方面,高校要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强化对重大问题和关键领域的主动服务意识与能力,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持续提升平台基地对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要强化开放共享意识和机制建设,加强与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企业、其他高校等多种类型机构的协同,探索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新机制,集聚创新要素和人才,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在前沿问题突破和关键难题解决上更有作为。

  深化高校综合改革要升级人才队伍建设治理水平,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需进一步发挥高校人才蓄水池功能。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多重重任,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新时期科技教育人才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长期以来,高校在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磁吸作用,但因高水平创新人才的稀缺性和竞争性,也衍生出了多种问题。为此,高校需要针对性地加强人才工作综合治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人才帽子的身份附加,让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进一步强化干事创业的平台建设和以贡献论英雄的人才评价指挥棒,尝试打破人才为单位所有的传统理念,树立人才为国家所有、为国家所用的共享理念;着力完善青年人才揽蓄和人才旋转门机制,真正做到以事业吸引人、以平台凝聚人、以贡献评价人。

  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支撑国家战略,需要高校从被动适应向前瞻性快速反应、主动服务引领转变。新发展阶段,需要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迭代更新。高校在前期既有发展基础上,应主动对标对表国家战略需求,将国家战略需求内化、嵌入到自身的发展逻辑中,以发展任务的转变为引领,推进改革任务和改革方式的转型。通过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科技创新平台协同集成和人才队伍建设治理方面,实施系统性的综合改革,突破自身既有局限,实现发展阶段的跃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董秀华)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307/t20230726_10709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内参 w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010-56020798 15301041151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wjzxwang@tom.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