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文教内参!
文教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图片资讯 > 正文

省教育厅推广第二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2-02-19 来源: 福建省教育厅 作者:佚名

  日前,省教育厅组织遴选出第二批各地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并发出通知予以推广,要求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教育部及我省推广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双减”政策及相关工作要求落地见效。

  福建省第二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福州市多方聚力 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福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政策要求,疏堵结合,综合施策,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的引领力,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将“双减”工作纳入局中心工作内容,并形成周例会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市委、市政府选派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专员驻市教育局开展“双减”工作专项指导,全面协调推进“双减”各项工作开展。

  二是形成齐抓共管的推动力,市教育局等九部门建立福州市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执法检查专项行动的通知》,到各县(市、区)检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行动部署及推进情况。通过该机制高效解决了两起退费难问题,涉及288人,涉及金额约59万元,避免涉稳风险事项恶化。

  三是增强巡查监管的威慑力,做到“抓早抓小,源头治理,重拳出击,一抓到底”,全面彻查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各县(市、区)累计开展联合执法55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5958余人次,责令整改或停业存在安全隐患方面、存在培训行为方面等问题的机构220家,已整改到位199家。

  福州市鼓楼区“三区联动”教研助力“双减”落地

  

  福州市鼓楼区以统筹推进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省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为契机,三区联动,整体推进,扎实推进“双减”落地见效。

  一是深入开展专项培训。立足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选取一批示范校开展作业设计等专题培训,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包点下校指导,提供各学科作业设计参考样例108套。组织学校设计校本课时作业和单元统整作业,形成特色校本练习册、跨学科作业资源包、师生错题记录本、学生自主作业解答微视频等成果。

  二是鼓励学校展现特色。指导各校借助大数据平台,探索“智教-慧学-精析”鼓楼模式,形成“让学课堂”“5+1评价”等特色成果。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利用辖区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各类教育基地,开展“我们的节日”项目化学习、“走学制”研学课程、亲子劳动课程等活动,通过文章研读、活动策划、模型构建、手绘图表、实践参与、交流反馈等环节,实现协同育人。以发展核心素养和实现学科融合为目的,通过“期末大闯关”“嘉年华”形式,以生活情境问题构建基于学生立场的学习评价体系。

  三是着力提升教科研水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围绕单元整体教学、整本书阅读等主题,以启动课、跟进课、分享课、练习课等不同课型开展学科研讨45场,教师约26000人次参与活动。利用鼓楼区获评省级科研协同创新基地、区教师进修学校获评省级教研科研基地的契机,高起点、高质量开展教科研工作,一年来全区各级新立项、在研、结题课题共计153项,其中作业管理课题17项(省级13项)。

  厦门市提供全时域“暖心”假期托管服务

  

  厦门市持续推进课后服务内容纵深发展,全面推进暑假、寒假中小学生托管服务,解决部分学生假期“看护难”问题。

  一是坚持公益惠民开展假期服务。优先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亟须服务群体需要,重点针对春节期间企业留工人员子女和暑假居家留守儿童,2021年为2.1万名学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务,2022年春节期间预计将为数千名企业留工人员子女提供托管服务。

  二是建立多方参与假期服务体系。各区根据学生需求及分布情况统筹安排学校开班设点,以小学为主,适当向初中、幼儿园延伸。各级工会青妇组织以及科技馆、青少年宫等配合学校组建师资队伍和设计课程,形成学校托管班、“近邻学堂”、校企研学营、员工(工会)子弟活动组等党政、工、家、校、社、企多方整合的假期课后服务体系。

  三是提供丰富多样假期服务内容。学生假期托管服务分为两期,每期6-7天,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作业、个别辅导,开展体育、美育、科技等多形式活动,还分批次推进“躺睡试点工程”“传统文化研习坊”等特色服务。

  四是健全服务人员与经费保障机制。假期托管服务在学生家长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自愿参与,学生免费参加,并由学校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管理人员保障配制按正常上课期间的服务管理要求,工作人员按人均每课时60元发放劳务费。

  厦门市湖里区以优质均衡为抓手推动“双减”落地生根

  

  一是“创”。争创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围绕教育“十四五”规划,全力推动“湖里十大教育重点工程”实施,加快学校建设步伐,“补短扩容”增加学位,满足就学需求。

  二是“激”。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和推进合作办学、集团办学和公民办学校托管帮扶的发展机制,缩小校际差距,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回应社会关注。

  三是“提”。科研兴教,全面推进“多维互动,主体体验”区域课堂教改实验,探索轻负优质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管”。强化作业管理,开展“湖里好作业”研发,在“精、实、活”上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压缩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

  五是“服”。课后服务全覆盖、上水平、强保障,全面推进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基础托管和特色服务相互结合,校内教师和外聘教师相互补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泉州市鲤城区将“复兴少年宫”与课后服务有机融合

  

  一是融合学校课后服务全过程。鲤城区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学校少年宫建设“复兴少年宫”,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进闽南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引进学校“复兴少年宫”,发挥其“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德育人”功能,并与学校课后服务有机融合,打造鲤城特色的非遗进校园品牌,拓展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二是实现有效覆盖。目前鲤城区20个学校“复兴少年宫”已基本实现与课后服务活动时间、活动项目、场地资源、辅导师资、活动机制的融合,组织开展阅读、经典诵读、科技、乐器、戏曲、木偶、南音等德育类、技能类、文体类活动,吸引师生广泛参与,有效保障了“双减”工作的顺利开展。下一步,鲤城区将继续推进“复兴少年宫”建设,依托区级文体活动阵地、学校、社区等空间,为青少年开辟更多公益免费的活动场所。同时,已挂牌的“复兴少年宫”将做好活动项目整合提升工作,有效融合学校课后服务活动,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形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三是特色项目展示。采用网络展播的形式,组织辖区内20所小学学生联袂演出,展示了气势恢宏的民乐合奏、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虎虎生威的武术表演等项目,不少学校将闽南元素融入展演中,高甲传统小戏《妗婆打》诙谐有趣,小小少年舞台演绎别有一番韵味;南音名曲《直入花园》曲调悠扬婉转,令人陶醉;原创闽南童谣《大美泉州新少年》语言简洁明快,引导更多人践行文明生活。

  三明市聚焦“十个关键词”推进减负提质增效

  

  三明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减负提质增效的通知》,聚焦“十个关键词”,推进义务教育减负提质增效。聚焦“学习习惯”,开展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表现差异研究,建立多方联评机制,将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聚焦“专业保障”,多形式增加薄弱学科专业教师,支持探索小学六年大循环教学,建立师资梯级培养和聘后管理机制,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聚焦“书香墨香”,保证学生校内足够阅读和练字时间,对学生全员实施过关考核,重视强化教师“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训练。

  聚焦“高效课堂”,强化学段教学衔接和学科融合备课研究,引导校长“回归课堂”,让学校回归教育教学中心,实施优秀成果推广计划,定期开展本土教学改革成果展示。聚焦“作业设计”,全面压减作业总量时长,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探索县本、校本作业和跨学科作业,鼓励提供作业“自助餐”。

  聚焦“课后服务”,在督促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补习辅导的同时,鼓励拓展学习空间,探索实施“1+N四点半学校”“七彩暑假 护航成长”特色做法。聚焦“分类发展”,组建优质学校发展联盟,推进基础教育“总校制”办学改革,实施乡村学校精准帮扶计划。聚焦“学生评价”,健全多元多维评价体系,改进结果性评价,探索增值性和发展性评价。

  聚焦“教研引领”,大力推动教研员大部分时间到学校开展教学诊断指导和听课评课。

  聚焦“家校协同”,开设家庭教育讲坛,引导学校和家庭各归其位,借助“双减”监测系统平台,建立督导检查机制,确保“减负不减质量、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成长”。

  三明市三元区“白+黑”工作法写好校外培训整治后半篇文章

  

  为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三明市三元区成立整治工作专班,建立局干部挂点制度,推出“白+黑”工作法,狠抓工作落实,有效解决节假日、周末、晚上时间“监管难”问题,严查“躲猫猫”式补课等校外培训“变形”登场,严防“按下葫芦浮起瓢”。

  白天,专项整治工作专班、教育局挂点干部开展不定期巡查,从“证照登记、安全隐患、培训行为、广告宣传、收费管理”五方面进行督查指导,齐抓共管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晚上,把准“七种”巧设名目开展学科培训的“变异形态”,利用节假日、周末、晚上时间开展突击检查。

  通过群众举报、招生宣传、员工招聘等“蛛丝马迹”,紧抓“破案线索”,对个别“顶风作案”的机构,坚持露头就打,保持治理高压态势。

  2021年7月份以来,全区共巡查校外机构106家次,进行了4轮全覆盖检查,下达整改通知书30余份,有效整治了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办学问题。同时,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全区40所中小学举办了“向变异形态学科类培训说不”主题班队会,提高学生辨别能力,为家长经济“松绑”,为学生身心“减负”。

  莆田市推进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让孩子们插上梦想翅膀

  

  一是着力打造中小学科创教育范式。以项目推进为重要抓手,联合市科协、高校等多方力量,以科学普及为基础,以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教育和项目式学习四个维度为主要着力点,多维度营造市域科技创新教育生态,着力打造“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科创教育范式。

  二是搭建乡村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推广平台。开展乡村科普读物阅读,组织来自全国的乡村儿童科学点火人开展入校科普交流等系列活动。面向全市中小学定期举办线上线下“莆田市中小学壶兰教育科普讲坛,邀请北大等高校专家教授,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2021年共举办5期科普讲坛。建立“莆田市科技创新教育”信息化平台,向全市中小学推送优质科创课程资源,展示前阶段科创比赛优秀作品。举办中小学科创系列竞赛活动,中小学校园创客节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是创新开展中小学科技教育试点。建立45所中小学创客教育基地校,设立25所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受益学生近10万人。设立科技创新教育指导师培训基地,每年定期组织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指导师专题培训。在市域范围内推进人工智能编程教育试点,面向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开展中小学编程培训,同期参与课程学生1万多人。启动中小学“项目式学习(PBL)+跨学科(STEM)”融合创新试点工作,全市8所中小学参与融合创新试点。

  南平市建阳区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减负提质目标

  

  南平市建阳区在抓好学生减负的同时,坚持学校主阵地和课堂主渠道作用,以打造高效课堂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一是抓好教学管理。细化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将其纳入校长创业竞赛考评内容,督促校长亲自抓教学常规管理,并带头备课、上课、巡课,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推动教学各环节落实落细落深。

  二是强化教研支撑。立足校本教研,将“双减”要求落实到日常教研中,发挥教研组作用,针对性地开展集体备课,努力向课堂要质量。以主题的方式推进片际教研,做到一片一主题,一研一思考,此外,强化区级教研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加强日常指导、开展全区专题研讨、举办课改开放周等活动,传递“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是突出以赛促进。秋季开学初,建阳区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双减”背景下2021建阳区小学青年教师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的通知》,部署开展高效课堂竞赛活动。该项竞赛前后历时三个月,紧扣“课堂主阵地”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有效引导青年教师紧跟“双减”政策要求、努力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龙岩市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突出责任与机制

  

  龙岩市建立“一周一通报、半月一推进、一月一督查”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机制,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压紧压实县级整治责任,每周向各县(市、区)通报一次校外培训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重点工作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督促各县(市、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如期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营转非”、预收费资金监管、广告管控等工作任务。

  二是强化市级统筹,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市级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联席工作小组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提升部门协作、落实部门责任、推进整治进度。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每个月市、县两级教育、民政、市场监管部门利用周末、节假日等重点时间段以不打招呼、随机督查、现场查问等方式对培训机构培训行为进行全方位督查,达到以督促治的目的。

  四是加大宣传引导,市、县两级工作专班采取“一校一策”工作模式,深入所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解读“双减”政策内涵、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管理政策,引导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注销。通过培训行为督查、政策宣传引导,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注销成效显著,永定区、上杭县等5个县(市、区)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注销比例达100%,全市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注销比例达75.53%,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完成率为100%,学科类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率达100%,有效解决学科类培训机构过多过滥问题,大大减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频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宁德市不断完善“双减”工作督导机制

  

  一是“一校一督学”,给每一所学校配备好挂牌责任督学,充分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对学校“双减”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督导,在督导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以及难点、热点问题及时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督促政府从制度上入手予以解决;在学校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向学校预警。

  二是“一月一清单”,全市各地责任督学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开展每个月一次的全覆盖的“双减”工作专项督查,并及时反馈,督促学校对照问题清单,及时整改到位。

  三是“一周一通报”,利用好教育部“双减”监测系统平台,录入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相关工作信息,对“双减”工作进行监控。系统管理员每周掌握各地各校填报情况,适时跟踪信息变化,每周汇总相关问题,进行通报,始终绷紧“双减”工作这根弦。

  四是“一期一回看”,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市教育局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设立“双减”监督举报平台,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广泛接受监督,建立全方位、全覆盖、常态化的督导检查机制等,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随机抽查市直学校和各县(市、区)部分学校,对各地各校“双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并开展整改情况督查和一个学期一回访督导,以确保“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原文链接:http://jyt.fujian.gov.cn/jyyw/tpxw/202201/t20220127_582775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内参 w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010-56020798 15301041151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wjzxwang@tom.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