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全球PM2.5治理氨减排更有效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
在以往PM2.5的防治中,硫元素一直是重要话题,随着环保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PM2.5来源的另一重要“元凶”的氮素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日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谷保静联合国际团队,首次分析了氨气(NH3)和氮氧化物(NOx)在全球PM2.5污染形成中的贡献(N-share)及其健康效应,并结合模型分析控制氮排放来减缓PM2.5污染健康效应的路径和成本。研究发现,全球PM2.5污染治理中氨气减排比氮氧化物减排更有效。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上。
大气中的活性氮主要包括氨气(NH3)和氮氧化物(NOx)两类,而这两者恰恰就是形成PM2.5的重要前体物。氮氧化物主要来自城市生产活动,氨则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活动,可以说,氮元素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之前普遍认为PM2.5污染主要来自城市。其实,氨主要来自于农村,会传输到城市,与氮氧化物、硫等元素反应产生PM2.5,造成空气污染。”谷保静说。
怎样在合理范围内对氮排放进行有效控制呢?第一步就是需要能准确评估出氮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氮素不像碳素对气候变化影响那样全球“通行”,相对来说,它受各国气候条件、人口密度等影响大而显示出较强的区域性,目前还没有一套全球统一的评估体系,亟需一种通用的方法来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氮排放带来的健康影响,为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氮素管理控制PM2.5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谷保静团队的研究表明,氨在PM2.5的影响力是被低估的,“我们发现当氮素排放为0不参加所有化学反应时,PM2.5会下降约40%”。
同时通过计算,团队还做出了健康效率模型和生命损失金钱估算,首次构建了N-share指标量化全球不同国家氮排放对PM2.5健康效应的贡献,发现全球PM2.5污染治理中氨减排比氮氧化物减排更有效而且成本更低。
对于下一阶段的控氮,谷保静认为,在现有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基础上,加大对氨排放的控制,对缓解PM2.5空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要引导空气治理从城市为主转为城乡协同。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推动种植业的规模化以促进优化施肥,这样估计能够减少三分之一的化肥使用量和一半左右的氨排放;另一方面要在养殖场周边配套农田,以便有机肥能直接使用于农田,避免堆积后氨排放到空气中。”
原文链接:http://jyt.zj.gov.cn/art/2021/11/12/art_1532836_589182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2024-11-25广西:做好近视防控工...
2024-11-23省教育厅举办2023...
2024-11-23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
2024-11-23巴中市平梁小学:以“...
2024-11-23接地气,很实用!广东...
2024-11-23克州教育系统多措并举...
2024-11-23关于广东省第二批普通...
2024-11-23中国日报点赞沈阳理工...
2024-11-23
热门资讯
襄阳市老年大学:大疫...
2020-07-17中国传媒大学音创未来...
2020-04-14海峡头条荣获福建省电...
2020-04-14IBIE国际商务形象...
2020-04-14汇聚校友力量 聚合发...
2020-04-14点亮心灵的希望之火 ...
2020-04-14在职硕士,博士真的不...
2020-04-14连续三年参加金砖盛会...
2020-04-14外教约翰·刘易斯(J...
2020-04-14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