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9月1日,《开学第一课》如期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讲述了一个个为坚守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人物故事: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蓝蒂裕;从立志用知识建设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到三代传承为国守边的拉齐尼一家;从践行初心的闽宁第一批移民谢兴昌,到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并通过航天员、飞行员、奥运健儿等展现了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新时代奋进者群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课》通过“时空穿越”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百年巨变,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立足新征程,以“云课堂”的方式和各地中小学生共上一堂课,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故事,为学生扣好新学年的“第一粒扣子”。主讲人用理想点燃了人生奋斗路程上的火焰,用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照亮了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
志不强者智不达。有理想才能有未来,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坚定的信仰。每一位主讲人通过讲述自身经历,把传奇背后关于追求理想和信仰的故事娓娓道来。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是中国青少年的核心竞争力。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精神之钙,也是向心力的凝聚。百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结底就在于有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的始终坚定追求。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要志存高远,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伟大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理想需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要有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魄力,不能轻言放弃。树立理想信念更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要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人生为一大事来”的时代先锋精神,扎根基层、一生无悔的奉献精神;学习中国奥运健儿拼搏不止、奋斗不息的体育精神,锐意进取、为国争光的家国情怀;还要深刻理解脱贫攻坚楷模身上坚韧不拔、守望相助的力量;从空中梯队代表身上感受“时刻准备着听党召唤”的使命感;更要弘扬英雄航天员刻苦勇敢、追求卓越的航天精神……只有从他们身上吸收精神养分,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为我所用,青少年才能真正成长为国之栋梁。
厚积薄发,方得始终。树立远大理想更要有行动的能力,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在和国家同行的奋斗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和踏踏实实的行动,最终才能到达未来的彼岸。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向党致以青春的礼赞,抒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学校师生应继往开来,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血脉,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希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把传承中华民族的特质禀赋和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日常课程,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更要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育人使命,和学生一道深刻领会时代楷模的优秀品质,把《开学第一课》传递的思想内涵作为自身师德修养的重要指南。《开学第一课》也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它能适时地为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学校要将其所展现的丰富教育内涵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上好《开学第一课》,助力学生乘风破浪、扬帆奋进,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以信仰之力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钟焦平)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109/t20210902_557732.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多方齐努力 护航开学季
最新加入
我区2025年普通高...
2024-11-26关于对南宁市西乡塘开...
2024-11-26广东省基础教育集团化...
2024-11-26关于广东省2024年...
2024-11-26关于2024年全国青...
2024-11-26关于2024年广东省...
2024-11-26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2...
2024-11-26关于国家语言文字关键...
2024-11-26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更改...
2024-11-26
热门资讯
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画...
2024-11-25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
2024-11-23创新与技能点亮未来人...
2024-11-23为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
2024-11-16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有...
2024-11-16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1-12构建协同育人“教联体...
2024-11-09工程类博士获取学位新...
2024-11-09瞄准解决当前制约国家...
2024-11-02以评价改革牵引卓越工...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