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文教内参!
文教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湖南各地精准发力 交出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暖心答卷”

发布时间:2022-09-17 来源: 湖南省教育厅 作者:佚名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办公室编            2022年9月9日

  


  湖南精准发力  交出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暖心答卷”

  

  编著按:湖南省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校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帮扶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精准发力、主动作为,尽可能提供有温度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尽可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现将我省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措施和部分高校经验做法予以推介。

  

  

  

  

  湖南省推动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湖南省共有2022届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49507人(其中脱贫家庭毕业生28978人、低保家庭毕业生18213人、残疾毕业生1269人、零就业家庭毕业生1047人),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32235人(其中研究生798人、本科生10698人、专科生20739人)。截至2022年8月31日,我省2022届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已落实毕业去向45364人、去向落实率为91.63%,原建档立卡毕业生已落实毕业去向30147人、去向落实率为93.52%,分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59个百分点和5.48个百分点。

  整体谋划,压实帮扶责任。一是摆在重要位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尤其是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委书记张庆伟特别关心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指示“建台账建名单、一一帮助落实就业”。毛伟明省长多次主持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要求用心用情、做实做细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副书记朱国贤多次调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指导高校做好城乡困难学生就业。二是出台系列政策。出台《关于印发<湖南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揽子”举措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2022届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和全省脱贫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各高校进一步提高站位,把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各高校校领导班子对本校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实行包干责任制,院系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分班级责任制,明确班主任、辅导员、专任教师的帮扶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加强督导考核。将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我省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的重要内容,明确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工作未完成规定任务、有就业意愿的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未实现百分之百就业的高校,取消其评优资格。

  摸清底数,建立帮扶台账。一方面,建立帮扶平台,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在湖南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中搭建湖南省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帮扶平台,并下发报送“原建档立卡”贫困生资格确认数据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上传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数据,并确保建档立卡台账平台数据与生源信息库一一对应。同时,主动与人社、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尽最大努力争取支持,确保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信息无缝衔接。另一方面,完善帮扶台账,确保措施实、工作顺。要求各高校摸清就业困难群体底数,掌握其就业意愿和方向,完善困难群体动态数据库,实行就业困难群体动态清零管理,对顺利就业的毕业生及时“销号”,对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和有温度的帮扶,针对每名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精准推荐岗位数量不少于3次,且每次推荐岗位情况都要在建档立卡贫困生系统内做好帮扶记录。

  综合施策,进行精准帮扶。一是开展就业指导。采取“网络直播+在线交互”的模式共举办2期12场线上就业指导培训,共吸引11万多人次毕业生参与学习;依托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线下培训9500人,线上培训63000人;以市州为单位,组成就业指导导师团,深入学生群体,积极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政策、职场礼仪、就业技巧、模拟面试等方面的专题辅导培训。通过系列就业指导和专题培训引导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困难毕业生群体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积极的就业心态,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二是举办专场招聘。举办15场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专场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岗位10万余个;要求各高校组织困难群体毕业生参加“24356”“云就业”“湘就业”等举办的专题招聘活动,持续举办有针对性的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积极发动校友企业、产学合作企业等用人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岗位,招聘困难毕业生;用足用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村医计划”等中央和地方基层项目,向高校困难毕业生群体重点倾斜,共招聘1568人。三是精准帮扶就业。召开2022届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座谈会,要求相关高校全力做好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帮扶,确保年底前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将未就业的高校困难毕业生群体逐人逐一责任到校,要求进行“一对一”帮扶,落实“一次单独咨询、两次简历修改、三次就业推荐”服务,通过“电话联系、微信建群、答疑解惑、推荐上岗”四步流程帮助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中南大学:“四个坚持”做好毕业生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

  

  中南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求职困难毕业生,在健全机制、拓展市场、强化指导、优化服务上精准施策,全力做好就业帮扶工作,助推求职困难毕业生“就”在潇湘,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健全工作机制,坚持统筹协调、全员参与,推动就业有“力度”。该校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党政齐抓共管就业,各职能部门、学院及研究生培养单位高度协同,建立全员促就业的工作机制。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讨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帮扶纳入就业工作考核,在政策、资金、人员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学校领导联系学院、职能部门和学院领导直接联系专业、系、所和班级,实施就业帮扶“一把手”责任制,充分调动本科生班导师、研究生导师以及专任教师等各类群体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齐心协力做好求职困难毕业生就业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以及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专干全面帮扶求职困难毕业生就业;班导师、导师、专任教师从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切入,辅导求职困难毕业生职业规划、职类选择、求职策略;聘请校外职业导师和校友导师基于行业、职类、岗位为求职困难毕业生提供求职实战演练并推荐相应岗位。

  拓展就业市场,坚持引岗扩源、供需对接,促进就业有“广度”。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校领导带队先后走访中兴通讯、中国中车、山河智能等单位,夯实岗位来源,重点推介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优势,截至2022届毕业生离校前,为毕业生举办校园招聘会、宣讲会2903场,19857家单位参与招聘,同时主动与人社、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沟通协调,尽最大努力争取支持,做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地方国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乡社区等政策性岗位招录工作。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原脱贫家庭毕业生和残疾学生等求职困难群体精准施策,分别采取赴生源地开发就业市场并邀请当地单位进校引才、协同学院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点对点推荐毕业生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开拓岗位,确保为每一位求职困难毕业生推荐不少于3个就业岗位。

  强化求职指导,坚持因人施策、志智双扶,加速就业有“效度”。依托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中南大学基地)和学校职业选择能力训练实验中心,强化就业困难群体求职竞争力、岗位胜任力建设。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实验课程、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加强求职困难毕业生求职观念引领和求职心理激励,激发求职困难毕业生就业内生动力,引导学生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建功立业。学校针对公务员、选调生、军队文职、事业单位等岗位的备考培训资源重点向就业困难群体倾斜;举办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职业选择能力训练营和公务员考前培训班,重点训练少数民族毕业生普通话、计算机操作、公文写作、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社交礼仪等求职技能;为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制定专项就业援助计划,通过开展求职训练营、一对一简历门诊、优先推荐实习单位、求职过程跟踪指导等手段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支持。

  优化就业服务,坚持精准帮扶、用心用情,稳定就业有“温度”。对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原脱贫家庭毕业生和残疾学生等求职困难群体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靶向服务、定点援助,为1390名2022届家庭贫困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208.5万元,建立校院两级帮扶台账,全面掌握就业困难毕业生基本情况、就业意向及难点,进一步提高帮扶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盘活专业教师、优秀校友、企业HR等资源,根据就业困难群体需求配备职业导师进行个性化辅导,“手把手”提高困难群体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聚焦重点群体具体需求提供精准帮扶,围绕学生存在的求职方向不明、求职能力薄弱等不同问题为学生“一对一”提供职业咨询、能力提升训练等服务;根据学历层次、专业特色、岗位类别等进行分类,分门别类建立就业困难群体交流群,将就业信息“点对点”精准送达重点群体。

  

  

  

  

  

  湖南科技大学:“五措并举”助推困难群体毕业生充分就业

  

  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影响,当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湖南科技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迎难而上,精准施策,助推困难群体毕业生充分就业。校党委书记唐亚阳亲自当“红娘”,化身主播开展直播带岗,倾力推荐毕业生,得到CCTV-2《经济半小时》12分多钟专题报道。学校2022届毕业生共计8107人,为毕业生历年之最。截至8月29日,湖南科技大学毕业生已就业7165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8.38%,其中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441人,有意愿就业的已100%就业。

  持续优化就业顶层设计。学校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共同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按照“非常群体、非常责任、非常决心、非常举措”的帮扶工作方针,完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实行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联系学院制度,建立动态的困难群体就业信息库。多次召开党委会及校长办公会和专题工作部署会,下发关于做好就业帮扶工作通知,明确教学院院长为就业帮扶第一责任人,学院党委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细化分工,夯实责任,建立台账。定期通报就业帮扶进度,将帮扶工作及成效纳入年终考核,明确帮扶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为目标考核底线任务;设立100万就业育人专项绩效奖励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
    想方设法拓宽就业渠道。制定就业市场建设方案,通过政策推动、领导带动、上下联动、云端发动、活动促动、平台拉动“六轮驱动”,千方百计开拓就业岗位。校领导带头跑、处级领导干部主动跑、教职员工跟着跑,重点走访大型优质企业、优秀校友企业、省级人才市场。今年,全体校领导带队已经走访120多家用人单位和10多个地方校友会,实现了北至北京、西到新疆、南及海南、东至福建的全国范围内24个省的就业走访促就业,回访毕业生达200多人。近年来,建设就业(实习)基地239家,用人单位库总数达到19355家,一年来收集就业岗位217911个,为困难群体提供诸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用心用情提供贴心服务。把握实习、考研和毕业等关键节点,线上开设专属QQ群、学科就业专栏和行业专场“三专”,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促进就业服务更加精准精细。线下通过毕业生座谈会、学院书记院长就业研讨会以及“企业HR面对面”“学长学姐有话对你说”“理想之歌”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激发“我想就业”“我要就好业”的择业斗志。打造集就业政策了解、简历制作、模拟应聘、面试礼仪、求职技能为一体的个就业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辅导。累计开展“宏志助航”培训12期、简历制作大赛2次、模拟应聘6场、“科大学子名企行”3次,不断增强困难学生群体的求职技能。新建14间网络面试间,升级远程视频面试求职系统,实现毕业生“足不出户”求职。暑期期间专门开通校招专线,确保就业服务不断档、不打烊、不掉线。

  精准匹配推送就业岗位。开展“你想去.我来请”调研,邀请学生期望的就业单位来校招聘;建立困难群体学生就业QQ群,就业辅导员、招就处老师提供不断线服务;开展网上微调查,针对性推荐就业岗位。据统计,2022届校招的2288家单位提供就业岗位217911个,生均岗位22.63个。同时充分利用公众号、短信、电话等信息化手段,“点对点”发送到困难群体的学生手机上。举办“宏志助航”专场招聘会,组织专车接送128名学生赴长沙等地参加招聘会,推荐困难学生参加就业实习与见习。

  兜底保障续航就业帮扶。完善“学校-学院-专业-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就业帮扶链条,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自上而下压实帮扶责任,自下而上解决帮扶难题。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2022届困难群体毕业生申请求职创业补贴196.95万元,部分学院还为特别困难学生提供500-1000元/人的临时补助,减轻学生求职就业成本。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了解困难群体学生的就业痛点与难点,按照“一人一策”制定帮扶方案,为困难群体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不少于3个。对原建档立卡、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和残疾毕业生等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毕业生,由学校联系属地人社部门想法安置就业,确保困难学生帮扶逐一落实到位。

  

  

  

  

  

  

  长沙民政职院:“六个精准”全力促进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署,把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精准帮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精准,尽早实现进建档立卡、孤残、经济困难及少数民族毕业生充分就业。目前2022届130名孤残毕业生,454名建档立卡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已实现100%就业。

  精准政策保障,压实工作责任。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关爱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意见》,建立校院两级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学校、院系及辅导员帮扶工作责任制。校院两级齐抓共管,确保困难毕业生工作经费充足,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领导与协调,统筹资源,周密部署,明确目标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分工,定期研究分析困难与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与完善。校院领导带头,广泛参与、对困难毕业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确保每一名帮扶学生尽早顺利就业。

  精准政策宣传,加强推荐引导。根据学生意向和特点,向困难毕业生有针对性宣传国家及省市有关优惠政策,为其提供政策引导及利用对策。主动帮助困难毕业生联系各地民政、妇联、残联、福利院等部门,落实各类专项帮扶计划;鼓励困难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结合国家政策和当前就业创业现状帮助其树立献身基层、扎根基层的就业创业观,鼓励其到基层、艰苦地区工作。在“专升本”“西部计划”“应征入伍”等有关项目中提供指导、优先推荐、适当倾斜。在2022届毕业生中,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中2人参加西部计划、4人应征入伍,79人通过了专升本考试;孤残毕业生中参加西部计划1人、应征入伍1人,16人通过了专升本考试。

  精准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教育。加强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困难毕业生到合作企业就业,用工急缺的地区、行业就业,转变回生源地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编制等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聘请专业职业指导师和知名专家教授为预约的困难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咨询服务。联合学校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不断完善就业援助和心理咨询等服务;辅导员及相关老师可通过个别谈心、个别咨询等方式,有针对性的为困难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场形象、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职场、关注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提升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克服恐慌、焦虑、浮躁的心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措施,特别在离校期间,重点辅导,细心帮扶,提高效果,把学校对于困难毕业生的关心落到实处。针对2022届困难毕业生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教育15场,“一对一”就业辅导与咨询1153人次。

  精准就业推荐,畅通信息推送。以“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为契机,重点推荐困难毕业生就业,与民政系统、人社部门、重点企业以及其他学校合作单位、合作企业加强联系,规避用人单位招聘偏见,精准推荐困难毕业生就业。学校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狠抓困难毕业生兜底就业,实施党员教师就业“包干责任制”,开展“一对一”帮扶,针对孤残学生开展“六个一”服务(一次推荐信、一次预面试、一次心理辅导、一次托底就业推荐、一次求职简历撰写、一次就业补贴),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及孤残毕业生100%就业。根据学生需求、企业要求,以电话、微信、短信、QQ等方式“点对点、一对一”推送给困难毕业生,让推送给困难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有针对性、时效性,提升对接成功率,尽快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今年重点推荐困难毕业生89人次,“点对点”发布招聘信息1474人次。

  精准创业指导,开展创业帮扶。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教育与指导,帮助困难毕业生学习、领会各类大学生创业资助政策,包括借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指导和鼓励困难毕业生用好各类政策,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提升能力,打磨项目,提高孵化成功率。2022年共有8名学生参加“互联网+”“黄炎培”等创新创业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2届毕业生中有5名困难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精准监督检查,强化过程管理。通过“台账制”,记录工作内容,确保精准帮扶,保证帮扶效果,做到“一生一策”“一生一档”,实现精确掌握每一位困难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底数清、责任清、对策清。通过“周报制”进行检测督查,学校纪委全程参与,强化责任落实,提高党员干部履职能力,今年发布困难毕业生帮扶周报25期,确保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落实到位。

  

  

  

  

  

  

  湘潭医卫职院:“推、稳、保、高”多措并举  助力“关键少数”充分就业

  

  近年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等“关键少数”,实施“推、稳、保、高”多措并举,助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近三年,学校有就业意愿的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实现100%就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2%以上(留潭率25%),对口就业率80%以上,位居全省医卫类高职院校前列。

  高位统筹“推”就业。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学校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就业创业工作,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职能部门协同抓、二级学院具体抓”和校院两级管理的工作机制,制定了《校领导联系教学院部实施办法》《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办法》等10余项毕业生就业创业规章制度,为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列单子”、“开方子”。二是强化目标管理。学校把实现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100%就业作为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年度考核的重点任务,通过目标管理强力助推就业工作,确保特殊群体学生充分就业。同时,在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经费中统筹安排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等帮扶活动经费20余万元,通过政策、经费、活动等调动各方积极性,为特殊群体学生充分就业营造良好氛围。三是落实资助政策。学校建立了“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每年发放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奖助金200余万元。2020-2022年分别为293、326、334名特殊群体学生发放1500元/人求职创业补贴。2021年,还拨付困难学生就业交通补贴10 万元。

  搭建平台“稳”就业。一是政策内参军升学。积极落实毕业生参军入伍政策,利用宣讲会、宣传栏、微信群等开展宣传动员,将征集任务落实到各个院系、班级、寝室。实施困难毕业生“专升本”行动计划,召开动员大会、组建辅导教师队伍、召开经验交流会,帮助59名困难毕业生解决报考备考中的困难,顺利进入本科院校深造。二是实施“访企拓岗”计划。书记校长带头走访湘潭市及周边企业近30家,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人才,发掘了一批优质用人单位,建立了一批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协调企业开设“绿色通道”,特殊群体学生符合条件可优先就业。三是发挥“校中院(厂)”作用。依托9所附属教学医院和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眼视光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药学和中药学等7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校中厂”“校中院”作用,直接推荐特殊群体学生就业,实现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实施“订单班”培养。学校与医院企业合作开办了“普亲”“一医”“中惠”等订单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成绩合格的毕业生全部安排就业,特殊群体学生优先安排就业,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目前,订单班已覆盖学校70%以上的专业。

  兜住底线“保”就业。一是建立“一人一档”帮扶台账。学校从新生入学起即对“关键少数”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摸底,年均确定就业帮扶对象450余人,建立“一人一档”帮扶台账。书记校长重点联系对口企业,二级学院院长、书记重点联系未就业学生,组建了230余人的党员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就业帮扶骨干队伍。二是实行“一对一”就业帮扶。学校就业帮扶责任人通过“结对子”与学生谈心、走访,精准掌握学生就业状况和需求,每个帮扶责任人至少要给被帮扶学生推荐3-4个就业岗位,并全程跟踪、动态监测。同时,以“湘潭医卫就业平台”为依托推送就业信息,确保招聘信息天天有,就业帮扶不断线。三是搭建“心连心”沟通桥梁。校院领导和就业帮扶骨干队伍时刻关注特殊群体毕业生的思想动态,通过与每名结对学生不少于3次的走访谈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挫折教育、成功教育和心理辅导;同时,开通就业帮扶热线,指导简历制作,组织模拟招聘,为毕业生提供暖心服务。

      精准“高”质量就业。一是强化引导,就业意愿高。积极引导有意愿就业和就业困难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鼓励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毕业生就业意愿率保持在97%以上。积极宣传省市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留湘毕业生典型宣传,毕业生留湘率保持在55%以上。二是靶向服务,就业质量高。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基层,近几年培养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900余名。提供“点对点”服务,组织就业困难学生专场招聘20余场,引荐学生到对口专业岗位就业,为就业困难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学生满意度高。三是成效显著,社会评价高。近年来,学校连续两次获评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单位”。8月22日,《焦点访谈》还以《聚多方力 架就业桥》为题,全方位报道了学校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充分就业的做法经验。

  


原文链接:http://jyt.hunan.gov.cn/jyt/sjyt/xxgk/jykx/jykx_1/202209/t20220913_10776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内参 w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010-56020798 15301041151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wjzxwang@tom.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