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大学提升科研水平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细化规章制度 完善政策管理体系
——修订各项制度。该校修订完善《西安财经大学科研业绩认定办法》《西安财经大学科研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西安财经大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管理办法》《西安财经大学科研业绩奖励办法》《西安财经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科研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完善配套奖励办法。该校健全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科研成果推介制度,完善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办法,推动学校科研成果有效转化。资助符合学科建设需要的优秀著作,多途径奖励高层次科研成果。
——优化管理服务。该校实施“新建、合并、调整”等建设管理方式,为师生教职工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和环境;开展科研咨询服务工作,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加大对科研项目申报指导、监督管理与绩效考核,提高科研项目申报数量与质量,组织教职工参与企事业单位横向科研项目研究,科研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抢抓重要机遇 深化科研平台建设
——推进基地建设。该校建设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共31个,其中,省部级科研基地11个、科普基地5个。“十三五”期间获批“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省厅级科研基地,新增“陕西省财经信息科学与普及研究中心”“陕西党史人物知识科普基地”“秦商文化科普基地”等3个省厅级科普基地。
——发展合作平台。该校积极推进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建立合作基地,建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西安培训基地、榆林能源经济研究院、秦商文化协同创新基地等一批横向合作科研机构,多元化的科研平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作用日益凸现。
——扩大刊物学术影响。该校《统计与信息论坛》《西安财经大学学报》提质增效显著。《统计与信息论坛》第七次入选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统计学类),第二次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西安财经大学学报》第五次入选南京大学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经济学类);2021年《西安财经大学学报》复合影响因子较上年度提升25%,《统计与信息论坛》提升24%。
凝聚团队力量 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加强团队建设。该校以学科首席专家为核心,建立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统战理论、法学等学科科研团队,成立能源经济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研究、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测度与评价等11个科研团队,构建优秀人才团队,形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内驱动力,更好地服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发挥骨干作用。该校培育创新性强、特色鲜明、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学术团队,通过“外引内培”,遴选、培养科研骨干建立起由近40名科研骨干带头的科研队伍,选派教师赴国(境)外研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数不断增长,建构青年骨干人才及青年创新团队可持续成长机制,不断提升青年科研创新人才质量。
——优化人才梯队。该校持续推进“外引内培”相结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聘二、三级教授、省级突出贡献专家、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60余人次,结合校内支持计划,不断优化人才梯队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提高科研综合实力
——依托特色优势学科开展科研。该校依托学校特色优势学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产出“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西部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研究、统计学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研究等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原创成果。
——围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研究。该校积极贯彻落实科研创新政策精神,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脱贫攻坚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研究,产出多项标志性、代表性研究成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五年,共出版学术著作120余部,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900余篇,科学研究成果获市(厅)级及以上奖励140余项。
面向社会需求 增强服务地方能力
——横向科研项目取得突破。该校以解决行业企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加快推进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推进“产学政企研”合作,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均稳步上升并产出了丰富的应用成果。2021年,横向科研项目立项200余项,实现了横向项目新突破。
——加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该校加速成果转移转化,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承担陕西省消费环境指数调查项目,连续5年被陕西省政府采纳发布;与兄弟院校共同发起成立西部财经高校丝绸之路、陕西省高校“一带一路”智库联盟;“十三五”期间签署各类校政企合作及捐赠协议120余项,60余项科研成果、决策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等获得不同类型的社会反响。该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激励制度,降低横向科研管理费,明确知识产权转化个人收益分配比例,激发广大教师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年来,完成各类专利近90项,提高科研成果服务政府决策能力。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2208/08/1259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我区2025年普通高...
2024-11-26关于对南宁市西乡塘开...
2024-11-26广东省基础教育集团化...
2024-11-26关于广东省2024年...
2024-11-26关于2024年全国青...
2024-11-26关于2024年广东省...
2024-11-26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2...
2024-11-26关于国家语言文字关键...
2024-11-26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更改...
2024-11-26
热门资讯
名师专访|“闺蜜老师...
2020-04-27俞敏洪:未来中国教育...
2020-04-14钟琴:扎根家庭教育十...
2020-04-14学习上“王者”,教学...
2020-04-21支付宝研究员杨传辉:...
2020-04-27孙曙辉:科技赋能教育...
2020-04-14专访WOWKIDS创...
2020-04-14百家云符新伟:稳抓O...
2020-04-14《细说雅思写作》作者...
2020-04-14对话全国学前教育研究...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