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示范区教体系统:实施职教综合改革 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近年来,济源示范区教体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示范区党工委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探索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机制,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水平,取得较好成效。
一、强体制活机制,做好顶层设计
强化政策支持。先后出台《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10余个文件,确保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攻坚计划项目建设,城市教育费附加和职业院校收入的学费用于职业教育攻坚的比例均高于30%。自全市职教攻坚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55亿元用于全民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发展,率先在全省实行了中职免学费政策。
改革办学体制。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以职能局委为成员,行业、企业和院校共同参与的济源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同时下设机电、汽修、计算机、化工、建筑等8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具体指导全市职业教育发展。
构建完备的职教体系。投资3.5亿元,建成了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本科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初步形成以应用本科为引领、以高职院校为骨干、以中职教育为主体、以职教园区为平台、中高职相衔接、公办与民办良性互动,“科学合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闭合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开展中高职五年一贯制学历教育,建立中高职联合培养体系。在办学中坚持高职中职“一盘棋”,以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引领中职学校内涵式发展,强化中职学校办学基础能力建设,中职实训基地建设和信息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了一批以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和技能大师为“领头雁”的职教师资队伍。
二、稳规模调结构紧贴地方需求
充分整合职教资源。投资6.35亿元高标准建设了职教园区,并将9所不同职能部门的公、民办中职学校整合为2所,即教育局所属的济源职业技术学校和人社局所属的技工学校。彻底解决了原来规模小、占地多、布局分散、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质量低下等问题,实现了职业教育的集约化发展,使济源职业教育走上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实施“职教攻坚”工程,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新增校舍面积49万平方米,图书98万册,仪器设备5690万元。
紧贴需求建设专业。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济源的产业转型发展,紧贴市场需求,在职业院校新开设了汽车检测、航空服务、电子商务等社会急需专业。同时,学院主动围绕济源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成立了济源白银珠宝产业培训学院、济水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砚艺研究中心、孙思邈中医药研究所、济源冶金化工创新研究院、济源电子商务研究所6个产学研发机构,推动和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积极开展各类培训。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先后在全市3个产业集聚区设立了“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新能源、矿用电器产学研园区”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在职业院校建立5个“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累计为企业培训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5万人次。
三、重技能厚底蕴,优化人才培养
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职业院校围绕该市“传统产业做优做长、新兴产业招大引强、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规划,开办反映未来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趋势的新专业,形成了三类专业层次。其中,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10个本科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2个应用型本科专业、63个高职专业,有国家精品教材1门,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济源职业技术学校的24个专业中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72%。近三年来,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1560余项奖励。
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以“创业教育、技能训练、项目孵化”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体系,成立“济源市砺志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先后有2800名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孵化了励志商贸有限公司、励志餐饮有限公司、沁河滩土特产合作社等创业项目80余个,30余个创业项目已成功移植社会,带动就业2500余人,年营业额达1.2亿元。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创建“黄河众创空间”,先后入驻40个学生团体,积极开展公司化运作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
四、深合作促融合,增强办学能力
强化校企合作。构建“三共五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按照“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引进企业先进生产性设备,共同建设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的生产性实习基地。同时,采取“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以富士康、豫光金铅、济源钢铁等大企业为主要依托,充分发挥企业优势,让企业参与办学,把前沿的技术要点、最新的市场信息融入到教学中,按照行业企业先进标准,实现教学与生产融合,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开放合作内引外联。积极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教学模式,济源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合作,先后开设“机电一体化中德合作班”“汽车机电中德合作班”。
着力激励补偿。出台《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济源示范区教体局 供稿)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2/06-02/24614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我区2025年普通高...
2024-11-26关于对南宁市西乡塘开...
2024-11-26广东省基础教育集团化...
2024-11-26关于广东省2024年...
2024-11-26关于2024年全国青...
2024-11-26关于2024年广东省...
2024-11-26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2...
2024-11-26关于国家语言文字关键...
2024-11-26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更改...
2024-11-26
热门资讯
河北省政务服务大厅正...
2020-04-14失业保险金网上申领系...
2020-04-14中美主播跨海对话刷爆...
2020-04-14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提醒...
2020-04-14屠呦呦团队宣布重大创...
2020-04-14以“侨”架“桥” 习...
2020-04-14中国扛不住美国的“三...
2020-04-14河北省人才交流服务中...
2020-04-14百名美各界人士发联名...
2020-04-14香港发生暴力冲击立法...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