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文教内参!
文教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高校教学线下转线上,一键切换快有备而来,“云端课堂”增实效

发布时间:2022-04-16 来源: 江苏省教育厅 作者:佚名

  □ 记者 杨频萍

  “超标量流水线设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数字系统II》课程中,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彭成磊在线发起的“众答”,1分钟之内就收到所有学生的答题数据。

  自3月17日起,我省多所高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迅速打出慕课、云课堂、线上答疑群等“云上组合拳”。老师们各显神通创新“云课堂”形式,想尽办法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力求教学正常开展、同质同效。

  借助现有平台,线上做实验

  在电脑上,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分光计测三棱镜的折射率等大学普通物理实验。17日,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俊义告诉记者,全校3000多人修读的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课,跟正常线下授课保持相同教学进度,这归功于疫情前学校建成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同学们可以借助鼠标进行一些实验操作,任何一个步骤出错,都会和线下实验一样,不能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杨俊义说,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目的是方便学生预习、复习和巩固实验操作,这项用于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措施恰好为疫情下的在线课堂提供基础。实验中心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实验课教学课件、授课视频等资源,方便同学自主预习,为线上课堂做好准备。老师们还将布置一些居家实验,让学生利用家中的简单素材动手操作。

  “2020年刚遭遇疫情时老师们措手不及,现在我录制的课堂视频已涵盖课程所有重要知识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姚小泉告诉记者,总长30多个小时的视频为疫情下的教学提供了基础保障。平时,他所教授的《有机化学》课程已经是一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学生需要在“学习通”上提前进行线上学习,在线下课堂上再跟着老师的思路释疑解惑、巩固知识。

  还原真实课堂,宿舍成讨论室

  这几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教授江晓东的办公室随处可见小麦、稻穗、棉花等作物。“在摄像头前展示也能让每位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对教学影响不大。”江晓东说。

  “线上教学对学生们和我都是一个考验,为了更好地给大家展示书法魅力,我都拉近镜头,让同学看我运笔,这样他们还能录下视频反复揣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刘凯老师这段时间有意识地打造线上课程,书法课便是他的主攻方向。为了使蕴含美学的书法更“吸睛”,刘凯会在做课程设计时设置专业问题,让同学们以宿舍为单位讨论问题,增加课堂互动,也调动宿舍的学习氛围。

  建立课程微信群、发布慕课在线学习通知,提早预定线上会议室、精心准备首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PPT……早在开课前的一周内,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诸培新和老师任广铖就做足准备,“结合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阐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门学科在其中的作用和价值,讲好资源与环境经济领域的中国故事、总结好中国经验。”

  “这是我们返校后的第一堂课,诸培新老师的讲授开启了我们大二下学期的课程。”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大二学生杜泽桐与其他三个室友坐在宿舍长桌前,电脑一字排开,“尽管是线上,但我们还是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希望学好这门课,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开展深度学习,“云”学增实效

  “云端”相聚对师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基于此前的体验,为让更多学生在线上课堂“抬起头”“张开嘴”,老师们花了不少心思。

  彭成磊告诉记者,《数字系统II》这门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本来就有些枯燥,而屏幕那边的学生有60余人,因此在课堂直播中使用抢答、众答、问卷、小测验、课程讨论等多种互动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进行全程数据化采集,不仅根据答题情况实时调整教学进度,而且将线上答题的情况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斌介绍,本学期开学前,学校本科生院制定前两周线上教学模式方案,包含线上直播教学、录播教学、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指导手册和视频,同时建立多个在线教学交流群。线上教学启动后,南大教师利用教学立方在线教学平台、中国大学MOOC平台、QQ群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互动,并进一步扩展“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与线下课堂不同,老师们还精心规划线上课堂教学时间。“一堂课50分钟,学生线上听课的专注度可能有所下降,很多老师都改为20-30分钟一个间隙,休息五六分钟再继续上课。”彭成磊告诉记者,“通过科学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这也是老师们线上课堂摸索出来的经验。”

  来源:《新华日报》2022年03月19日 第03版


原文链接: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2/3/21/art_57810_103845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内参 w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010-56020798 15301041151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wjzxwang@tom.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