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文教内参!
文教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法纪通报 > 正文

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4-05-18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作者:佚名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有关高等学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就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持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通过长时间接续努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和德育工作队伍素养稳步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持续提质增效,德育主题活动和德育实践活动丰富有效且职教特色愈加鲜明,校园文化进一步繁荣并形成学校品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导向性、引领性作用更加突出。

  具体任务:通过重点培养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师、德育管理人员和骨干人员、班主任教师,培育建设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名班主任工作室,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和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能力。通过积极打造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培育遴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深入开展“文明风采”活动、社团活动、研学活动、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发挥家校企社协同联动作用,遴选推广德育特色典型案例,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养,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时代主题

  (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发挥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综合育人作用,围绕“我爱我的祖国”、“四史”教育等主题开展演讲、诵读、征文、辩论会、情景剧、课本剧等活动,积极开展红色教育、研学实践教育和“少年工匠心向党,青春奋进新时代”主题宣传展示、“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系列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会时代主题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精髓,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着力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入持久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引导学生提升政治素养,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英雄模范教育等,维护校园安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光盘行动、低碳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行为习惯,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塑造高尚品格。

  (五)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有效融入教育教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加强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资源、国家公祭仪式等开展主题教育,用好“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和二七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思想财富和党史资源,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六)培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将劳动实践表现纳入相关课程考核,培育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开展职业体验。结合河南产业发展特点,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激发上进心和学习动力,培养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三、工作途径

  (七)切实办好思想政治课关键课程

  加强思政课程教学建设和管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思政课程标准,按要求选用最新版国家统编教材,开足开齐开好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下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组织思政课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强化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建设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思政示范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加大成果资源转化与推广应用力度。

  (八)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重要作用

  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做好文化育人顶层设计,凝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开展“一校一品”校园文化专项提升活动,构建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职教特色和专业办学特色以及学校优良传统的校园文化体系。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完善校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选树典型案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明水平,全方位营造校园育人环境。

  (九)拓展丰富德育主题活动育人模式

  紧扣新时代主旋律,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为主线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活动育人。利用开学及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党入团仪式以及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主题日等,精心设计开展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充分挖掘中华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积极开展具有内涵鲜明、形式生动活泼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明风采”活动,推进“文明风采”竞赛现场化全员化,办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赛、学生素质能力大赛,开展“书香河南”、“未来工匠”读书行动和“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广泛举办校园技能文化节、劳动文化节、社团文化节、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

  (十)强化德育管理育人和心理健康教育

  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充分调动学校各类岗位人员的育人积极性,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规范教职工言行,严格校规校纪,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建立由学校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德育工作专班,健全学校、系部、班级德育工作三级管理体系,编制完善学生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等,完善“班主任+全员导师”班级管理方式、“班主任+宿管员(教官)”宿舍管理方式,探索“爱与陪伴”教育模式,培育典型、推广示范。开展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健全完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相关制度机制。积极倡导心理健康理念,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全过程,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测评及预警、干预工作,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和危机排查,针对重点学生人群建立“一生一档”预警制度和“一生一策”分类干预制度。重视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更好匹配职业、适应社会。

  (十一)深化德育实践育人和实践养成

  制定社会实践大课堂教学计划,每年安排一定课时用于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校企实践基地以及文化场馆、科技场馆、博物馆等校内外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职业体验,引导学生从校内课上走到校外课下,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增强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乡的热爱,学会生存生活、做人做事。结合河南历史传统、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特点,开展以“老家河南”和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等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坚定历史自信,坚定文化自信。

  (十二)提高互联网时代的德育育人能力

  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阵地,加强网络德育内容建设和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提升学校应用新媒体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强化网络育人功能。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两微一端”新媒体手段,开发一批贴近学生实际、传播力感染力强的优质德育网络资源,扩大网络育人覆盖面。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建立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管控,利用网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科学合理管理学生手机使用,及时发现和帮助网络成瘾学生,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自律,文明上网。

  (十三)构建家校企社协同联动育人机制

  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作用,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关注孩子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将培育健康人格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在职业规划设计、技能竞赛、企业实习实践等环节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素养、创新创业精神等元素,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引导社会相关方面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主动联系本地宣传、文化、共青团、妇联、卫健、公安等部门和组织,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资源共建共享的育人平台,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四、组织保障

  (十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教育的政治属性,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学校思政课建设或德育工作。学校党组织负责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要走进思政课堂,听课讲课。完善党建带工建、团建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的作用,协同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

  (十五)重点抓好队伍建设

  统筹使用学校教职工编制,参照高等职业学校师生比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选优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等队伍。按照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提高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待遇,关心教师成长,维护教师权益。加强思政课教师及教学创新团队、班主任培训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开展理论提升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分级分层提升培训,落实思政课教师、班主任三年一轮训制度,提升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和班主任育人能力。办好思政课教学大赛、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班主任能力大赛等展示交流活动。

  (十六)建立健全工作保障制度

  优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确保安排足够经费用于开展德育活动、德育科研和德育管理等。不断改善德育活动工作条件,配备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办公设施、相应教育教学设备、基本图书资料和报刊杂志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研究,建立健全并发挥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作用,加强专业指导与引领,搭建工作研究与交流研讨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研究项目列入河南省职业教育教改项目规划。

  (十七)完善督导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督导考核检查,建立区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将开展情况纳入教育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督导结果作为考核评优的重要指标。落实中共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完善德育评价”的要求,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的学生品德素养评价机制,建立完善学生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健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学习成长经历。评选、宣传中等职业学校“五好学生”。加大优秀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和德育工作管理人员的宣传力度,开展成果展示、经验交流,营造全员重视和关心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 河南省教育厅

  2024年5月14日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4/05-16/29944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内参 w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010-56020798 15301041151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wjzxwang@tom.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