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综述
2022年,教育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着力化解疫情影响,创新方式方法,精准施策,持续优化,有效推动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走深走实。
出台政策文件,持续部署推进。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的通知》,切实维护儿童青少年健康和权益。印发《2022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坚持切实增强合力、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系统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明确重点任务、责任部门和完成期限等,确保按时完成年度评议考核、近视率核定等主要任务。
落实“双减”政策,深化协同育人。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控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锻炼。建设中小学管理服务平台,加强中小学生作业、手机、睡眠管理监测,针对群众反映的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手机过度使用、睡眠不足等问题,督促及时核查办理、落实整改。指导各地各校落实教育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强化学生爱眼、护眼意识。指导各地各校根据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要求,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重点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按时作息,健康生活。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加快推动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努力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合力,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监管,共同教育孩子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
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建设。教育部支持高校开设眼视光医学、眼视光学和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2022年,支持2所高校增设眼视光学专业,支持2所高校增设眼视光医学专业,支持13所高校增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目前,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共开设眼视光学专业点39个,眼视光医学专业点28个,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点136个;中职学校开设眼视光与配镜、健康管理、健康管理与服务等相关专业点86个;高职专科学校开设眼视光技术、眼视光仪器技术、视觉训练与康复、健康管理等相关专业点373个;高职本科学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点2个,为近视防控、视力健康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持续加强眼视光医学、眼视光学和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建设。2022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认定眼视光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眼视光学国家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截至目前,共认定眼视光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10个,眼视光学国家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14个,健康服务与管理省级一流专业3个,引领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全国共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61个,硕士点58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54个,硕士点123个,培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相关人才。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督促指导各地落实好《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岗位要求为基础,区分不同学科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推行分类评价,推动完善不同学科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保健教师、健康教育教师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
提高科研水平,促进成果转化。以项目为牵引,以平台为支撑,着力发挥科学研究的理论支撑作用。2022年设立“公共卫生法治体系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健康中国背景下城乡结合地区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的体医融合模式研究”等1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加强对“学校、家庭、个人综合防控中小学生近视的体育锻炼路径研究”等3项既有项目管理,产出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中山大学建设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中山大学眼科研究中心,长期开展我国中小学生近视临床研究。加强对依托温州医科大学建设的近视防治与诊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眼视光行业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指导,引导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近视防控药、械等相关设备的研发、转化和生产,完善近视大数据预警、数字化校园环境行为监测等研究工作,切实提升儿童青少年近视科学防控水平。
科学精准防控,落实视力监测。印发通知部署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中小学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和确保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视力监测制度,把视力监测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按规定上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系统。举办春季、秋季学期中小学生视力监测数据报送工作培训,指导各地各校规范视力监测数据报送工作,保障视力监测数据报送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标准,分析2021年全国337个样本区县20余万名四、八年级学生体育与健康监测数据,组织专家研制《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客观呈现全国学生视力状况,分析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做眼保健操、户外锻炼等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研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分省份监测报告,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反馈监测发现的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偏高、学生存在不良用眼行为比例较高等主要问题,督促制定整改方案,有针对性整改。
深化宣传教育,营造防控氛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工作的通知》,公布227名第二届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团成员名单和50所全国大学生近视防控宣讲团联盟成员学校名单,积极推进近视防控宣讲工作。指导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提出2022年寒假、暑假中小学生和幼儿护眼要诀、多场景近视防控问答,倡导广大中小学生和幼儿假期科学健康护眼,积极主动防控近视。指导和推动中职学生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引导学生加强视力保护,培育良好行为习惯。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2年“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把综合防控近视作为主题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健康观、提升健康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师生健康。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第4个、第5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第27个全国爱眼日等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协调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微言教育”、中国教育发布等教育媒体刊发教育部和教育部等15部门2021年近视防控综述、专家文章和新闻报道。《青春中国 少年模样:光明的未来 青少年预防近视 关乎个人更关乎国家》、《明亮“视”界 科学呵护》等多个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东方时空”、“新闻直播间”和“焦点访谈”、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个平台播放。出版《中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报告(2018—2021年)》,综合2018年8月以来国家和各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政策和防控行动,结合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总结近视防控典型成效和经验,从政策、环境、过程和结果等多维度全面评价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
加强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中央财政通过安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资金支持各地改善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办学条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资金可用于支持新建、改扩建必要的义务教育学校,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巩固消除“大班额”成果。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用于支持中西部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县域普通高中学校改扩建校舍,扩大教育资源,优化校舍功能,支持学校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以及体育运动场等附属设施建设。加强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指导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时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设计规范要求。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230亿元,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资金300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70亿元,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302.57亿元。
完善课程教材,升级教育平台。2022年3月,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防控近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中小学相关课程。为推动国家标准 GB40070-2021《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中对教科书版式设计方面的要求顺利实施,向有关教材出版单位发送《关于落实防近视新国标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标准实施要求和实施步骤,指导有关出版社有序推进印张调整工作。升级改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服务“停课不停学”和“双减”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平台课程教学资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充分考虑近视防控需要,微课视频时长控制在小学15—20分钟、中学20—25分钟。为保护学生视力,平台开发了投屏播放功能,专门设立“护眼行动”模块,提供眼保健操视频,在网页醒目位置提醒学生“控制上网时间,保护视力,锻炼身体!”。
融合信息技术,加强规范引导。指导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组织专家团队研制《信息化教学环境视听健康设计要求》,规定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影响视觉、听觉健康的建筑物理设计和系统配置要求。组织专家研制《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 学习终端功能要求》,拟对各类学习终端的显示、手写输入、教育应用接口进行规范,并对电子纸类学习终端给出技术要求,对液晶显示屏类学习终端给出教育领域与视力保护相关的操作功能要求。积极推进儿童电话手表专项整治工作,以教育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开展儿童电话手表(含手表管理端)等级保护测评、安全测评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面向儿童电话手表及其安装的App,梳理App清单,开展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测评,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个人隐私泄露安全漏洞,并指导完成整改。
强化示范引领,推介典型经验。教育部批复山东省教育厅,同意在山东省设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省级改革示范区,对标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原则、任务和要求,着力加强组织领导、确定建设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创新防控举措和工作机制,科学精准,积极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印发《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经验做法推广清单》,梳理总结142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在完善近视防控体制机制、加强视力健康教育、推进视力监测建档、强化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改善视觉环境、强化“双减”落实、带动家长参与、加强防控队伍和专业机构建设、开展综合干预试点、强化监督考核等10个方面36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形成《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经验做法推广清单》,梳理总结46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在建立防控体系、加强视力健康教育、规范监测建档、推进“双减”落实、提升专业能力、提供有力保障、落实监管考核等7个方面2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为各地进一步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遴选工作的通知》,遴选第三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做好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印发通知部署遴选首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
落实评议考核,强化督导检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体育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4部门联合完成面向各省级人民政府2020年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整体推进情况的评议考核工作,向国务院报告、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反馈评议考核结果。部署开展2021年评议考核工作。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302/t20230220_10461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教师数字素养》发布
最新加入
我区2025年普通高...
2024-11-26关于对南宁市西乡塘开...
2024-11-26广东省基础教育集团化...
2024-11-26关于广东省2024年...
2024-11-26关于2024年全国青...
2024-11-26关于2024年广东省...
2024-11-26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2...
2024-11-26关于国家语言文字关键...
2024-11-26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更改...
2024-11-26
热门资讯
襄阳市老年大学:大疫...
2020-07-17中国传媒大学音创未来...
2020-04-14海峡头条荣获福建省电...
2020-04-14IBIE国际商务形象...
2020-04-14汇聚校友力量 聚合发...
2020-04-14点亮心灵的希望之火 ...
2020-04-14在职硕士,博士真的不...
2020-04-14连续三年参加金砖盛会...
2020-04-14外教约翰·刘易斯(J...
2020-04-14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