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文教内参!
文教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培养应用型人才 服务地方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01 来源: 教育部 作者:佚名

  从市区出发,穿过闽江、乌龙江,一路来到旗山脚下大学城深处,闽江学院坐落于此。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

  冬日的福州还很温暖。阳光洒满校园,学生结伴从记者身边走过,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校门入口一侧的石碑上,16个字格外醒目——“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办学理念,也是闽江学院长久以来坚守的办学指导思想。

  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闽江学院坚持应用型办学宗旨,立足福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立德树人

  为学生成长把准方向

  采访的第一站,是一堂思政课。

  还没走进校史馆,便听到课堂上传来阵阵笑声。

  走进一看,没有桌椅、没有传统课件,校史馆展板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东与学生们面对面,气氛轻松活跃。

  “身为应用型高校的学生,每个人都要学会一技之长,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本领是什么?”陈东指着展板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提出问题。

  “组织能力,我是学管理的。”很快有学生抢答。

  “很好,要解决为谁组织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陈东说。

  “讲好故事,我是学新闻传播的。”第二位学生接过问题。

  陈东略作沉吟,“要给谁讲故事?”

  “给人民讲故事。”学生回答。陈东接着说:“我们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就是要求我们有国际视野。”

  “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为什么要上思政课?思政课关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陈东继续说道。

  一节课的时间里,没有人玩手机、开小差,学生脸上满是专注。

  陈东介绍,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有40多位老师,教学各具特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楼里,党总支书记张庆守正忙着和教研室主任研究下学期的思政课该如何上。在学院老师新提交的教学计划中,有一门面向全校开设的思政公共必修课:每位老师都结合各自课程特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每一堂课。

  办公桌上,有几本包装精美的画册,张庆守自豪地介绍,这是学生的思政课作品集。一页页翻开,油画、水彩画、铅笔画,绘画手法五花八门;“一带一路”“探月工程”……画作主题丰富多彩。

  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闽江学院的思政课别有新意,针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精准施教,将专业特点融入思政课教学。比如,在美术学院,学生以专业作品汇报思政课的学习成果;在人文学院,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育的目标,既要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使命感,更要增强他们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信心与底气。思政课正是一个重要抓手,办好思政课,我们责无旁贷。”张庆守说。

  面向市场

  培养应用型人才

  行走校园,美景很多。但最美的风景,在课堂与实验室里。

  闽江学院工科楼A座一共5层,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学生科创平台、专业实验室位于这栋楼里。走廊很静,一间间实验室在走廊两侧一字排开。

  推开数字福建智能化生产物联网实验室的大门,约莫30平方米的空间,摆放着几张方形工作台,转换器、主芯片、电机等就散落在工作台上。

  在中间的工作台,3名同学围着一台电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复杂的线路图。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学生赵毅华介绍:“我们3人是一个项目团队,正在讨论的这项课题已经开展一年了,是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产学研项目,需要为企业设计出一套康养智能化系统。”

  360度旋转的摄像头,通过蓝牙实现一键呼叫。在赵毅华的演示下,通过小小一台摄影仪,便可实时观察家中老人的相关情况。

  “从最初的构想,到一点点推算、落地、完善,产品的每一次完善,都是无数次讨论和反复试验出来的。”赵毅华说,只要没课,大家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

  提起项目进展,3名主创人员不约而同地翘起嘴角。赵毅华回答:“企业很认可,产品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一旁的团队成员补充道:“开心得睡不着觉。”

  在闽江学院,这样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还有很多。据介绍,学校鼓励老师积极“走出去”,与企业建立合作课题,并通过课题把学生带到团队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小项目到大项目,逐步提升学生的研发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企业的研发有了更多的灵感,用人需求也得到了极大扩充。

  “要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掌握一技之长。”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林文忠说,“课题的合作加深了企业与学生的双向了解,不少同学就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被企业点名招走了。”

  立足福州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从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出来,拐个弯就是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刚体验了理工类专业的严谨,又迎面感受到浓浓的时尚气息。

  学院走廊橱窗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学生作品,就像走进了一场时装秀。临近期末,几乎每间实验室内都有学生。

  第一间纺织实验室,一团棉花经过一道道工序,实现了由团到片,由片到线的形态变化;第二间实验室,棉线织成的布料被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再往前走,第三间实验室传来“沙沙”的作业声,学生正忙着完成学期末作业,剪刀与布料交错间,一条裙裤诞生了。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院长李永贵介绍,不同于一般大学以服装设计为主,闽江学院的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围绕产业链开设专业、设计课程,制定实现了覆盖纺织原材料、服装设计、成品制作的全流程培养方案。

  “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闽江学院是这么规划的,也是这么做的。

  福州纺织服装业发达,拥有相关企业近千家。依托福州市纺织工程学会秘书处单位,学校组织老师通过调研、日常交流了解企业和行业一线需求,并从市场需求出发,与企业共同申报课题;引导学生毕业论文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倡导真题真做;通过共建产业学院,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上深度共建。

  “企业有新材料、创意设计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密切交流,我们能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真实需求,与企业合作申报课题,帮助其解决发展难题。同时,一线的交流成果也反哺了教学,我们的课程都是根据企业和行业发展实际设置的。”李永贵说。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特别的班级——“长源班”。

  班如其名,“长源班”是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与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共建的班级,从学生选拔,到课程设计、考核,双方深度参与。“一方面立足企业真实运作情况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企业发展。”学院老师柯惠珍介绍,目前,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已与3家企业开展深度共建,均是福建省纺织与服装界的龙头企业。

  柯惠珍手头上正在忙的一项课题,就受到了这种深度共建的启发。“传统纺纱以棉线为主。但近两年国际形势对我国棉制品造成一定影响,不少企业订单下滑。”柯惠珍说,在与长源公司反复沟通中,双方合作申报了福州市“揭榜挂帅”科技重大项目,项目内容便是共同开发棉纤维的替代产品,“一旦新型纤维研制成功,将是纺织服装业原材料的一项重大突破。”柯惠珍信心满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闽江学院,前身是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闽江职业大学,前者的创建是为顺应国家教育事业需要,后者则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生。多年来,闽江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开放办学,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坚定不移走应用型办学之路,实现了从高职高专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的转变。

  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闽江学院将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通过组建“订单班”“创新班”等,引入企业导师,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向深向实。(记者 吴 丹 王崟欣)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301/t20230131_10411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内参 w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010-56020798 15301041151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wjzxwang@tom.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