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文教内参!
文教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扬州大学深入开展本科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重构教学体系—— “卓越教学”激发人才培养活力

发布时间:2022-04-16 来源: 江苏省教育厅 作者:佚名

  从古代诗词中的“九天揽月,五洋捉鳖”谈到“嫦娥5号”飞天,再到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平衡……日前,扬州大学化工学院沈明教授的“物理化学”课程“火”了。师生们从化学探讨到时政,从科技拓展到诗歌,激辩以课堂为圆心,拓展到实验室和宿舍,并从线下延伸到线上,累计1万余人参与热议……

  素以深奥且枯燥闻名的化学课,因加入思政“催化剂”意外破圈。这是扬州大学深入开展本科教学改革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学校以“卓越教学”计划为主线,大力推进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变革、教学体系重构,有效激发了人才培养活力。

  重塑教学框架,统摄人才培养

  临近深夜,学校水利动力工程重点实验室内却灯火通明。大三学生张芷瑜正与团队开展最新一次“高效环保排污泵系统”产品研发和市场分析。作为一家初创公司的技术和营销骨干,张芷瑜在主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辅修了市场营销等“微专业”。

  “微专业”指的是通过一组5—10门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某一领域关键技能的专业模式。这种灵活的模块结构是强化跨学科课程学习、构建知识交叉融合的重要路径。2021年,学校优化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打破固有学科边界,深入推进跨课程、跨专业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对于当下学生来说,在本科阶段没有跨专业的课程学习体验不是完整的本科教育。”学校副校长俞洪亮认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极大拓宽了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外延,社会对具有全面世界观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需求愈加强烈。为此,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展“卓越教学”探索与改革。2016年,学校首次通过了《扬州大学本科教学卓越框架》,系统构建出本科教学内涵式发展的“四梁八柱”。近期学校又公布了框架的2.0版本,进一步制定出专业品牌化提升、一流课程建设等“八大战略”,擘画出“多元融通”的教学改革蓝图。

  出身经商世家的张芷瑜一直有个创业梦,但高考时却阴差阳错地选择了水利工程专业。本以为就此与梦想失之交臂,入学后才发现学校拥有灵活的“微专业”模块,并建立了完善的“双创”教育协同机制。如今,依托专业知识、专业模块,张芷瑜参与创立了江苏沃普水泵科技有限公司,并将研发的高效环保排污泵成功打入市场。

  “新的教学框架着重解决了综合性大学办学特色资源释放不充分、本科人才培养资源不畅的问题。”校长丁建宁介绍说,框架构建了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立了微专业教研共同体,重塑了本科卓越教学质量文化,通过体制机制的“优化组合”推动了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育体验的“转型化合”。

  聚焦品牌引领,深化课堂改革

  第一次走进学校机电实训中心,很多人都觉得“光怪陆离”。传统教室里原有的高讲台被“削平”,并且可以在教室里四处移动;“变形金刚”式的模块课桌取代了传统的固定桌椅,课堂布置变得灵活多变;云台投影设备通过无线覆盖到每一名学生,所有人都可以自主地“坐而论道”……

  “教学硬件的改变反映的是课堂内生结构的演变。”学校教务处处长王承堂认为,技术革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等因素深刻改变着课堂的组织形态。传统说教式、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如何因势而新,成为教学改革的“元问题”。

  为了深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以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为牵引,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整体质量与水平。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程,每年分级分类建设核心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和核心专业类课程,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一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同时,学校进一步推进虚拟仿真实验室等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完善了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双轮驱动的教学支撑体系。

  课堂变革的根本在教师。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多措并举,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发展体系。严格落实新教师为期一年的教学见习制度,实施教学能力全周期培养制度;常态化举行“本科教学节”,构建师生跨学科深度互动、学院互鉴互赏的教师发展机制。

  资源集聚和理念创新为课堂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学校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教育教学的品牌引领效应不断凸显。

  创新评价体系,激活质量文化

  新春伊始,年味正浓。可学校数学科学学院教师王雪梅大年初九就登上了讲台。寒假里,本该休息的她已连续五次登台授课。更奇特的是,台下端坐着的“学生”不是别人,而是各个专业的教师,其中不乏一些名教授、大专家。

  人人上讲台,个个赛金课!这是学校首届“本科教学节”的生动缩影。寒假期间,学校以200余场教学主题活动掀起了教学大比武的热潮,从名师讲堂到教改论坛,再到技能竞赛,6000余名教师利用假期争相切磋探究教学本领。

  重教风尚的形成源自评价导向的创新。近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本科卓越教学实施办法及绩效评价细则》等30多个相关制度;每年设置2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教学品牌建设;先后三次修订职称晋升条件,引导教师回归、热爱并研究教学……这些有力举措有效解决了教学与科研评价体系失衡、教师缺乏教学发展动力、难以形成师生追求卓越教学的质量文化问题。

  年近六旬的王雪梅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成了全校教师追捧的“明星”。不久前,因教学成果显著,她与徐辰武、魏万红、高功步等4名普通教师获得了学校首届“本科卓越教学奖”,共获得80万元奖金。

  重奖背后,教师们看到的是鲜明的政策导向。近年来,学校每年拿出300余万元,设立“优秀教学奖”“金讲台奖”等一系列本科教学奖项荣誉,真金白银地重奖在课程讲授、教学改革、教育管理等环节表现突出的一线教师。

  “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在学校党委书记焦新安看来,学校要让讲台成为大学教师的荣誉台,成为他们神圣的专业领域和教育阵地。今后,学校将持续完善本科卓越教学体系,让教师“爱教学、善教学、精教学”成为校园永恒的标杆。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2年3月28日 第06版


原文链接: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2/3/31/art_57810_103968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内参 w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010-56020798 15301041151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wjzxwang@tom.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