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文教内参!
文教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为西藏学子注入奋斗的信心与能量——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志智资”三扶职教援藏育人新模式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01-05 来源: 江苏省教育厅 作者:佚名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扶贫不仅要“扶智扶资”,更要“扶志”,不光是输血,还要建立造血机制,才能使脱贫成果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长期以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和支持西部建设的号召,充分发挥江苏省示范校的优势,利用人才、智力优势,在对口帮扶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中主动作为,在“扶智、扶资”二元模式上,创新提出“扶志、扶智、扶资”三扶职教扶贫新理念,强化就业能力,激发创业动力,为西藏学子注入奋斗的信心与能量,引领西藏学子以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新时代,书写人生华章。

  树理念

  2016年,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对口支援协议。5年来,双方务实推进一系列合作项目,科学完善的“奖、助、贷、勤、补、免、保、偿”八位一体奖助学体系,有效帮助西藏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如何让这些学有所成的西藏学子具有强劲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激发他们的创业就业动力是对口支援的关键一环,也是有效维护民族社会稳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由此,依托地域和教学资源优势,两校协同行业龙头企业京东物流,根据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和藏区学生基本特点,在原先“扶智、扶资”二元模式上,创新提出“扶志、扶智、扶资”的三扶职教扶贫新理念,强化就业能力建设和创业动力激发。

  “扶志”即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智”即扶知识、扶技术、扶方法,“扶资”即扶资源、扶资历、扶薪资。以融入思政元素、树立职业目标、培育创新创业意识等手段,强化扶志;通过强化岗位业务知识、锤炼岗位技能、拓展创新创业能力等方式,实现扶智;通过开展岗位带薪实习、组织四轮专业技能适岗、对接行业企业优质资源等路径,促进扶资。通过苏藏跨域职教合作,践行“志智资”“三扶”理念,激发藏区学生就业创业的内生动力,提升跨域联合培养学生质量。

  建体系

  在“校校企育人共同体”引领下,三方积极探索“2+1+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三方携手为学生提供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实务、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等10多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前往京东物流、苏宁物流、顺丰速运等企业开展带薪实习,为就业夯实技能基础、增加就业信心。

  创新构建“四阶段、递进式”课程体系,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联合人才培养为例,“校校企”三方围绕物流岗位工作链,重构以“志智资”“三扶”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识岗、轮岗、跟岗、顶岗”四阶段的专业基础课5门、企业特色课程6门、专业核心课7门。同时,“扶智、扶资”课程以全程“扶志”为基点,开发“习志—知志—励志—行志”“扶志”四步教学法,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编写实训指导手册、“校校企”三方评价方案以及全程“扶志”的技能训练方案。使得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递进提升,实现“造血式”教育扶贫。

  在“习志”阶段,通过思政课学习、典型示范、分享交流,树立职业目标;在“知志”阶段,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企业现场教学、实践训练,培养职业素养;在“励志”阶段,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活动,训练“双创”意识;在“行志”阶段,通过岗位实践、创业实践,践行职业精神。

  此外,重构以“扶志”为重心的素质教育活动体系,强化活动的隐性育人功能。“校校企”三方立足藏区学生学情,构建“增信明志”素质教育活动体系,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职业规划、文化修身、志愿服务、专创融通、就业创业6个主题模块和64个系列活动,强化“扶志”。通过活动发布、过程管理、收集反馈、成果展示和活动归档,适时监督、记录、评价、认证,实施“扶志”素质活动育人体系系统管理与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自信显著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显著增强,专业自信得到企业认可。

  显成效

  通过“校校企”三方协同的“扶志扶智扶资”跨域培养,全面提高西藏学子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藏区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90%。通过创新课堂和创业实践,藏区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在创业竞赛中,学生获得多项国家、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

  这种育人模式还拓展到在校就读的近千名藏族学生的培养,藏族学生琼拉通过3年的学习成长,获得了多项省市级荣誉。她利用专业技能推介西藏特产,助力乡村振兴,现已成为一名预备党员,继续追寻她的梦想……

  决胜重在合力,协作拉近东西。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和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把党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的战略决策写在祖国大地上,为进一步推动西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年12月31日 第08版


原文链接: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2/1/4/art_57810_102904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内参 wj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010-56020798 15301041151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联系邮箱:wjzxwang@tom.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
客服QQ:871104617